第二十章·小迷弟(2 / 2)

“把剩余鸡肉剔下来,去皮剁成肉泥,混合面粉,黑白胡椒粉,比例为……商业机密……混合好用桌上的模子印成一块块,然后放到冰窖……”

“剩下的鸡架子跟大铁锅那堆猪棒骨熬高汤。”

“没想到这个时代有薯仔卖……”

走经柱子,柴胜突然发现这么多下人中混进一个奇怪的家伙。

只见那家伙半边身藏在柱子后,时不时冲柴胜投来奇怪的眼神。

这家伙自小就喜欢跟着我,真勤快,不像傲天那死鬼……停下脚步,柴胜对俯身道:

“我说鼎天,洗个鸡腿都找掩体藏着掖着干嘛?出来晒晒太阳。”

真不愧是大哥,他在怕我长不高……小迷弟龙鼎天如是脑补。

这个时代名为大洛皇朝。

当下人活得倒是挺太平,不过在吃这方面却不是很太平。

但凡不挨饿的公子哥们就算天天山珍海味都难免口欲寡淡,吃什么都无味,恨不得掀起一场味觉革命来刺激刺激餐桌上让人提不起胃口的肉菜。

柴胜也是如此,吃什么都觉得味道好像差点什么。

后来他才发现,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酱油,也没有味精,也不懂得使用香料,调味只有单一的盐巴。

对柴胜来说,鸡精就不会做了,香菇粉也不会,海带提取物也不会弄,不过有一样调味品他倒是知道怎么做--

那就是海鞭少年的拿手好戏,蚝油。

好在扶苏城离界海不远,加上秋后入冬之际,蛤蜊肥蚝个个饱满,产量多多。

为此柴胜凌晨就派遣阿水去码头等渔夫出海归来。

总之渔船靠岸,不管三七二十一,肥蚝有多少要多少。

“阿水也差不多回来了吧?”柴胜看了看手腕上不会动的劳力士,嘴里喃喃道。

有道是平日不练握力,一练握力舍友就回来,话语刚落,阿水就带着一伙渔民拉着三车带壳生蚝回来。

“来来来,都给我抬进去,动作快点,我家官人等着呢。”

卸货后,柴胜以三倍工钱请渔民留下来开壳,然后拍了拍阿水的肩膀道:“一夜未眠,辛苦了,回去休息吧。”

直到中午,渔民才把三车带壳生蚝一个不漏的开完。

柴胜面带真诚,感谢渔民一宿未睡还来帮忙,亲手把工钱一一给到渔民手里,并叮嘱路上小心,回家多多休息。

封建社会的渔民算是活在社会最底层,听到柴大官人发自内心的叮嘱和感谢引得嘴角微颤,眼眶竟然不自主的红了起来。

柴大官人这种有地位的人竟然……

明明我等都是贱民而已……

折煞我也……

这一关心人的问候在现代人眼里看起来平常不过,不过大洛仍处于封建时代,大部分人(特别是劳动者)未经开化,思想单纯,甚至多多少少还带有点点奴性。

有地位的人给予他们关心和尊重,他们不说会感恩戴德。

但这份好,他们会记住一辈子,然后就会成为茶余饭后吹牛皮的谈资,流传于坊间,到最后一个坦诚的君子形象就会不知不觉的树立起来。

以后当人们谈论柴胜的时候,心里就会不自觉出现一个虚怀若谷、胸襟广阔的男人。

这就是名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