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反将一军(1 / 2)

费奥多罗夫来到头屯河600厂已经快有二十天,见到了很多的中国人。

和当地长官盛世才,头屯河学院院长杜重远,——包括中国空军航委这个郭成松中校。

相互都有过友好的交谈,也有过眼神的对视。

不过这些人的眼神大致都是对他表示了不锋利,没有攻击性,温和,亲切,友好,甚至多多少少都有着一些很含蓄的低姿态。

而且不会主动的和他对视太久,基本上都是不超过五秒钟,还是因为正在交流谈话;不在交谈的时候,眼神即使碰上了也都是含着笑意随即错开。

这点很好理解,虽然苏方支援中国抗战,有着很强烈的自身安全和挣钱的考虑。

然而很实际的说,假如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苏方提供的大量军火,甚至派出大量飞行员直接参战,中国的抗战形式远没有今天这么的好。

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的时候,中国空军有近300架能够起飞侦查作战轰炸任务的各式飞机(霍克-2,霍克-3,布瑞达-27,菲亚特-32,波音-281,——)。

从8.14,8.15空战开始,到了9月中旬,才不过一个月时间,英勇的中国空军就损失惨重。

空军驱逐机3,4,5大队,攻击机9大队,轰炸机1,2大队,侦查及轻型轰炸机6,7,8大队,以及6个独立中队,一个航校暂编中队,都几乎被打残。

在9月中旬的一次统计中,只有87架战机能够继续出任务,而这里面驱逐机不到30架。

然而正是他们这么顽强的和日军打交换比,才保证了战争初期长江航道,沪宁线,陇海线,胶济线,平汉线,津浦线,石德线这几条铁路大动脉,以及广布的公路网的通畅,在战争初期没有被日军的空军拦截封锁。

来自全国的军队,川军,湘军,滇军,——朝着淞沪战场汇流,同时长三角大量的物质和工厂朝着内地迁移。

从37年10月开始,出现在中国战场和日军对战的战机,已经全部换成了伊-15,伊-16,SB-2,苏方更是出动了大量的驱逐机和轰炸机参战,继续和日军强硬的争夺制空权。

从37年10月到39年9月(诺门罕战役结束之前),苏方向中国运送了985架飞机,82辆坦克,1300门火炮,14000挺机枪,以及大量的弹药、设备装备,石油产品和药品,——

即使再去年9月,和东洋签订了停战协议以后,从39年9月到现在,虽然苏方开始大量的撤回在中国战场参战的空军飞行员和专家顾问团,军售的军火也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可至此至终都没有关掉对中国的援助。

这个民族显然是一个善良勤劳也知道感恩的伟大的民族,所以在知道自己这些人苏方的身份以后,走到哪里都是尊敬和谨慎的对待。

然而在此时,眼前这个年轻的中国空军少尉,却能眼睛一眨不眨的和自己对视十几秒,而且眼睛里面没有锋利的针对,不服的倔强,讨好的谄媚,刻意的亲近,一种下层国民对强大国家国民的天然敬畏,或者是故作的骄傲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