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295(1 / 2)

   苏辙与程氏当了十几年的母子,对程氏也很是了解,即便程氏在回信中一再与他表示自己的身子好得很,纱縠行的生意也没怎么再操心……但他却是不相信的。

   搁在后世,程氏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要她闲下来?只怕比杀了她还叫她难受!

   苏辙想了想,很快一封信就写完了。

   这封信的大概写了苏轼已离开汴京前往凤翔府,他很是不舍,家中本就只有三个人,如今少了一个人是空落落的,更说也不知是不是前些年读书太累,最近身子好像也不大好……并非他存心如此,实在是他们父子两人皆在汴京,就留程氏一人在眉州,他实在不放心。

   先前他不是没在信中与程氏说将程氏接到汴京一事,程氏却左顾言他,话里话外的意思皆是放心不下家中的生意。

   若是家中有人陪着程氏,他倒也不担心,可如今姐姐苏八娘跟着陈太初在任上,王弗也要去凤翔府,偌大一个苏家三房就剩下一个程氏,孤零零的,他哪里放心的下?

   这封信写完后,苏辙又检查了遍,这才要元宝送走。

   接下来的几日里,苏辙是难得闲散。

   多日勤学苦读已养成习惯,一日不读书,苏辙竟觉得有些不习惯。

   只是他在汴京置办的宅院并不大,为方便他们兄弟两人商讨学问,故而苏辙与苏轼每每都是在同一间屋子。

   苏辙试过几次,刚坐下来,看着身侧空荡荡的书桌就觉得心里堵得慌,忍不住想也不知如今苏轼走

   到哪里了,路上是否顺利……一来二去,他满心想的只有苏轼,竟无心读书。

   说起来他对欧阳修对苏轼安排的差事很是满意,其实许多时候官位过于低微并非坏事,身在基层,亦能学到很多。

   为官之道其实与读书大差不差,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越走越稳。

   凤翔府签判虽官位不高,却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磨一磨苏轼的性子。

   因为这事儿,苏轼原想要前去欧阳府上再拜谢欧阳修一番,可去了几次,他都吃了闭门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