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135(1 / 2)

  “自然可以。”

   说着,她就将常嬷嬷喊来,要她下去安排此事。

   虽说陈太初娘亲的病并不影响她做绣活,但时人皆迷信,一个个见她咳嗽的厉害,可不敢收她的绣品,万一她得的是痨病,会传染怎么办?

   苏辙更是耐着性子叮嘱起常嬷嬷来:“……嬷嬷,我要是陈师兄,我肯定不愿意叫旁人知道这件事的。”

   “您悄悄差人过去行不行?别叫陈师兄起了疑心!”

   他可是知道的,这般年纪的孩子可是最好面子的。

   很快常嬷嬷就安排了纱縠行中的一个管事寻到陈家去了,说陈娘子绣工极好,想请她帮着做做绣品。

   陈太初虽比不上苏轼与苏辙兄弟俩人聪明,但自他父亲去世后,小小年纪的他就尝尽人间冷暖。

   锦上添花易。

   雪中送炭难。

   他脑海中顿时浮起两张胖乎乎的面庞来,偏偏那管事又自作聪明将陈娘子的绣活儿夸了又夸,仿佛上天下地就找不到比陈娘子绣活更好的了。

   陈太初愈发笃定定是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在暗中帮他。

   等着管事走后,陈娘子却是高兴不已,一会说苏家真是大善之家,一会又说老天爷开了眼。

   陈娘子并未怎么怀疑,毕竟苏家乐善好施在整个眉州是出了名的,如今不光请她做绣活儿,更是提前预支了一贯钱让他们过年。

   ***

   暂且抛开陈家不提,不出一日,苏轼就后悔了。

   抄书实在太过于辛苦。

   往日做功课时字迹潦草些或纸上滴个墨团儿,也是常有的事儿。

   但抄书却讲究字迹工整,但凡有纰漏,轻则扣钱,重则书商不收,辛辛苦苦费了功夫是半点不讨好,谁能咽的下这口气?

   更辛苦的是,苏轼坐在书桌前认认真真抄书,苏辙则坐在一旁吃橘子。

   用苏辙的话来说,如今他是苏轼的债主,自要盯着苏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