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7(1 / 2)

   学生们点点头,纷纷拿出包里的设备,纸笔、ipad、放大镜、相机和探测仪,以及皮尺、植物剪刀、标本袋标本夹等等工具出来。

   王老先生慢悠悠的看着他们,在看到其中一人对照着书籍准备查找植物种属时开口:“学名瓶尔草,瓶尔小草科。”

   学生桑沈在心内卧槽了声名不虚传:“谢谢老师。”

   一行学生基本都是华国top5里面的植科顶尖学生,平时辨认植物都基本只能辨认出70%,而且只能辨认到属,要仔细记下特征,回来查检索表才能确定到种,就这,都已经是万里挑一的水准了。

   而且这个前提还必须是在自己所熟悉的细分领域,比如伞科、桑科、叶木科,毕竟植物种类太多,又一直在变化,变化中又衍生出无数的变种,实在繁杂。

   过年时有个亲戚拿着根野菜拽着桑沈就问“你学植物是不是能认出所有的植物,来这个植物是什么你说说。”

   桑沈:……

   他当时切实体会到了那种“欸你学计算机的?那你来给我修个电脑吧”的那种操蛋感。

   但是除了一个人,面前的王老师。

   他随便瞥一眼就能精确到种,而且还能拔起萝卜带起泥,附赠你这种植物的特征、分布地区、生长状态、分类处理依据、国家保护植物名录等级等知识点。

   因此王老别名,行走的植科全书。

   原先是在植科学生里流传,后面火出圈还上过热搜。

   王老先生反正坐着也无聊,顺便也把另外几个植物也给认了,认完了看到周围孩子们面上流露出卧槽好牛逼,也隐隐满足了他老奇怪的小虚荣心。

   他心情一好,又给学生们讲解了这几种植物的变种,以及以这几种植物为例,延申出了凤岭山气候和地理特征而造就的植物种群特征。

   王老随便一讲,同学们听得入了迷,手里那渺小的植物瞬间更绿了一些。

   虽然平时没少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植物,但只有野外考察才是真正的上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