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343(1 / 2)

  过年亲戚聚会上的小孩子,虽然说的

   话略有不同,但是感觉完全没有区别。

   在场众人中包拯和苏景殊最熟悉,炸药之事不能往外说,还有别的功劳能让朝中同僚知道他为何能被官家准许来到阅兵台。

   不是他包拯徇私将人带上来的,是官家准许的,不要再来他面前打趣了。

   众臣见状打个哈哈略过这个话题,他们刚才的确觉得这小郎君出现在阅兵台有些突兀,但大家都知道包大人向来公私分明,今天高兴才打趣几句,不要那么严肃嘛。

   包拯:……

   呵呵。

   苏景殊:不敢说话。

   阅兵台不是长时间说话的地方,辽国使臣已经回到驿馆,皇帝和众臣收拾收拾也准备离开。

   衙门分散在御街两侧,诸位大臣边说边走,连马车和轿子都用不上。

   除了要回京郊别院的官家和要回开封府的包大人。

   皇帝安排皇城司和禁军留在皇宫处理后续之事,然后带上他的好大儿回别院,路上估计还得讨论刚才那个所谓的“小目标”。

   包拯告别同僚,带上苏景殊一起回开封府,然而俩人还没上马车就又被人喊住了。

   苏景殊转头,哦豁,好多大佬。

   新帝即位后朝堂中枢略有调整,先前二位宰相分别是文彦博、富弼、王延龄,如今则是韩琦、富弼、文彦博,副相暂且没有变动。

   先帝驾崩之前王丞相乞骸骨,以丞相之位在京荣养,此后不再参与朝政,今日给辽国使臣下马威那么大的事情也没有出场。

   朝中宰相的排位不能随便排,谁居前谁居后都有讲究。

   先帝在时文彦博文相公地位最高,富弼因为庆历新政那几年的经历处处受到钳制,王延龄是个老好人不喜欢参与纷争,不管怎么说都维持着表面的太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