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338(1 / 2)

  然觉得其实和辽国开战也没什么。

   以前觉得打仗费钱费力还不讨好,打了胜仗要花钱,打了败仗不光要花钱还要赔钱,怎么算怎么不划算,不如直接不打。

   现在他们的大炮能直接奠定战局胜负,直接没有打败仗的可能,这还有什么不敢打的?

   契丹人能不讲脸面来劫掠他们,他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让契丹人赔他们钱?

   他们可以打完胜仗然后去找辽国要钱,把辽国曾经对他们做过的事情都做一遍。别说什么大宋礼仪之邦不干那种事情,讲理也得看是什么时候,契丹人先对他们不讲理的,他们凭什么对不讲理的人讲理?

   孔夫子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他们大宋的文人熟读圣贤书,不会连这句话都不知道。真宗皇帝当年签订澶渊之盟是不确定接下来能不能打得过才签的,虽然打了胜仗还赔钱签盟约饱受诟病,但是之后几十年使边疆百姓免受兵燹之灾亦是大功。

   功过相抵,不管怎

   么说,澶渊之盟对大宋而言并不是坏事,对宋辽两国的百姓而言更是好处远远多于坏处。

   边境榷场每年经手的金银何止三十万,宋辽两国打了二十多年的仗,只军费就花了超过三千万。只要忍得下花钱买平安的耻辱,三十万的岁币对大宋而言完全不算什么。

   如今和真宗皇帝时不一样,大宋不是当年的大宋,辽国也不是当年的辽国。现在不是能不能确定接下来打不打得过,而是辽国那边要担心他们的战马跑的够不够快。大宋的炮弹不长眼睛,跑的不够快被炸死在战场上他们可不赔。

   原本主和的官员在看到大炮的威力后倒戈了一大半,另外一半没有倒戈不是觉得大宋打不过,而是脑子里在计算打仗要花多少钱,这些钱花出去到底值不值。

   文臣的反应略显复杂,武将们那边就简单多了。

   反正大宋不需要武将有脑子,既然让他们看见火炮了那就没有再收回去的道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