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296(1 / 2)

  粉而成的燕脂却供不应求。

   城里绝大多胭脂铺的东家愁的大把大把掉头发,苏家的胭脂铺正好相反,每天客人都没断过,不到中午铺面上的东西就卖的干干净净。

   苏记胭脂铺主要卖的不是胭脂而是洗面药,没想在独家洗面药风靡京城之前粉英先供不应求。

   客人们本来是冲着不含铅粉的粉英而来,进来后看到那些别致的洗面药冲着香味儿也会顺手带上一些,反正这东西是消耗品得天天用,不好用再换就是。

   程夫人在胭脂铺稳定下来之后就交给了苏八娘打理,她自己去忙活别的生意,这次事发突然,胭脂铺的生意骤增,她只好放下别的生意回来帮忙。

   母女俩忙的脚不沾地,已经连着几天住在铺子里没有回家。

   苏轼苏辙已经带上妻子出京上任,程夫人和八娘再不着家,老苏一个人寂寞难耐索性也跟着去铺子里帮忙。

   然而他不懂胭脂水粉也不懂香水花露,胭脂铺的客人又大多是女客,他站在哪儿都不合适,最后只能摸摸鼻子去后院读书。

   大热天的大家也不爱出门,雅集诗会也得天气合适才能举行,三伏天没人愿意顶着大太阳往外跑。

   太学里,苏景殊听着已经成婚的同窗讲胭脂水粉,脸上的震惊就没有消失过。

   用铅粉来调胭脂他能理解,用朱砂来调口脂他也能理解,服用砒\霜来美白这个他没法理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