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218(1 / 2)

  多少取用多少,配制好后立刻运出去,尽量减少事故隐患。

   苏小郎提到的那个“一硝二硫三木炭”很有用处,虽说工匠配出来的药料威力依旧比不过他献上的炸药,但是比之以往只能呲花的火药已经好很多。

   还有那个“颗粒化”,他们最开始不明白如何令药料潮湿后还能保持威力,吃饭时有个工匠心血来潮用蛋清来代替清水,意外的发现竟然真的能将药粉黏成颗粒而不影响威力。

   他只知道用水不行,药料受潮之后会熄火,可干燥的药料是粉状,不另外加点东西黏合的话肯定不行。

   有了临时发现的工匠们连饭都不吃了,连忙找了蛋清制作颗粒状的火药,搓出来几两后塞进炮弹的壳子里拿出去试,那威力放到战场上定能吓的敌人屁滚尿流。

   曾公亮激动起来丝毫不顾当朝副相的形象,当即就要带他们去亲身体验炮弹爆炸的威力。

   苏小郎献上来的炸药不能乱用,炮弹是他们广备攻城作的工匠自己作的,想炸多少就能炸多少。

   老爷子盛情难却,包拯等人也的确想知道他们自己的工匠能做到什么程度,于是一群人转移阵地去专门用来检阅火器威力的高台上看爆炸。

   炮弹炮弹,自然要和火炮配套。

   火炮、额、火炮?

   苏景殊看着工匠们推出来的“火炮”,对大宋的热武器水平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哪是刚入门?这是还在门口徘徊吧?

   工匠们推出来的火炮不是后世所理解的那种有底座有炮管装上弹药点燃引线就能发射的火炮,比起火炮,或许叫它投石机更合适。

   填充好火药的炮弹放在上面,像投石头一样投出去,投的远就炸别人,投的近就炸自己人,更可怕的是投的远近全靠运气,就算熟手也经常有失手的时候。

   苏景殊:……

   难怪战场上常用的都是动静大威力小的玩意儿,就这射程威力太大他们还真不敢用。

   射程问题解决不了,炮弹威力越大伤到他们自己的可能也越大,哪有上战场不打敌人先给自己人来一炮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