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41(1 / 2)

   太学和国子学一样按成绩分甲乙丙丁,新入学的学生最好也只是分在乙班,等过几个月博士教授确定他们品行和学业一样都很优秀才会将人升入甲班。

   看博士这热络的态度,他们分在乙班是他们的水平在乙班,这两位小友分在乙班是目前只能在乙班。

   十几岁的少年郎,看模样也不像是权贵家的纨绔子弟,品行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大问题。

   羡慕,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世上神童那么多,为什么不能多他们一个?

   本朝极力推崇文治,科举考试没有门第限制,百姓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只要有条件都会让子女读书,因为有专门的“童子举”,所以神童这种生物从开国到现在就没少过。

   远的不说,就离他们最近的,晏殊晏相公十四岁便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

   他们十四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只怕连五经都没读通。

   人比人真的是气死人。

   苏景殊和王雱从小见多了这种场面,被围观也没啥反应,登记完信息领了校服就淡定的站在旁边等博士给他们介绍太学的规矩。

   和他们提前打听好的差不多,每十日一天假,每月一小考,每季一大考,可以走读也可以住在监舍,可以自己带饭也可以吃食堂。

   只要学业上不出问题,生活上其实还是挺宽松的。

   今天只是报道不用上课,俩人都选择走读,找到教室放下书箱,和年纪大他们近一轮的同窗打过招呼,又简单熟悉了一下太学的环境,溜达到傍晚才结伴打道回府。

   环境优雅学风浓厚,这才是学堂该有的氛围嘛。

   国子学什么情况不重要,太学的学风正就行,只要进了太学的门,国子学的争斗就波及不到他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