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第三十六节 交趾五行门渊源29(1 / 2)

第三十六节交趾五行门渊源

林之原的大脑停滞了好几年,重新融入人类社会对他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五行大法师漫长的改造培养下,林之原才半适应了人类社会,能和五行大法师简单交流,自己身世也说得不是很清楚。五行大法师通过秘密调查,得知了林之原的身世遭遇,心中怒火冲天,带着林之原回到他的村落里,将陷害林之原父母的村民全都从山崖顶上扔下,为他的父母报了仇。

林之原在老师五行大法师这感到了一丝温暖。他只认可老师一个人类,其它师兄弟他也不搭理。五行大法师教他学功夫,他这方面天赋很高,学起来很快。五行大法师根据他半人半猴的特点教会他一套藤蛇鞭法,又给他制作了一副藤甲,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五行大法师原是儒家一名高手,精通五行之术,在门派中是年轻一辈的翘楚。

五行指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金(代表敛聚)、木(代表曲直)、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炎热)、土(代表生化)。

五行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体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相生相克思维的基础上,又附之于阴阳、四时、五方、五德等元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五行系统模型。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大法师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应用地炉火纯青,曾摆下了一阵五行大阵,将儒家门中高手一一打败。可是这样优秀的一个人被几名师兄嫉妒、憎恨,以至于后来栽赃陷害他,因此被逐出师门。他恨师兄们的阴险毒辣,他恨师傅的不明是非。恨天恨地,慢慢心中有了执念。他后来在交趾成立了五行门,专门与儒家这样的名门正派为敌。

他收了五个弟子,每个弟子都有悲惨的经历,都有他一样的执念。大弟子白衣法师金光禅师;二弟子黄衣法师林之原;三弟子红衣法师霍家大少;四弟子绿衣法师水玉儿;五弟子黑衣法师丘九。五个弟子中黄毛野人林之原最让五行大法师费心费力的。

高适听黄毛野人林之原的遭遇,心中也不是滋味。他想到老师给自己讲解的“人之性恶”的道理: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曰:“今之学者,其性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