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第三十二节 多宝剑客岑夫子(1 / 2)

第三十二节多宝剑客岑夫子

孟浩然领着李白勘察了庐山的地形地貌。边走边给李白讲述一下他们田园派的历史:“我们田园派的鼻祖是晋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寻阳郡柴桑县人。他是我们田园派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深深影响了我们田园派的诗人们。

我们这些人都是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知音。”

李白回道:“孟夫子,你们门派中的人大都高风亮节,我愿意做你们的知音。”

孟浩然笑了笑,接着说:“陶渊明辞官辞官之前就曾有隐居庐山的想法。还写过了一首著名的诗歌:《饮酒(其五)》,在诗里他将庐山称为南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孟浩然进一步说道:“庐山就是陶渊明的真意,最终陶渊明还是摆脱世俗的烦恼,隐居在庐山。”

李白点头:“庐山风景真好!我也很羡慕陶渊明老先生能找到这样一个风水宝地进行隐居。”

孟浩然也是这么认为:“陶渊明长期隐居躬耕于庐山,创作了大量的经典田园诗,著名的如《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闲暇时刻,陶渊明饮酒自乐,写了大量饮酒的诗。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李白赞道:“陶渊明醉得好!他清醒的时候发现世道喝醉的,他喝醉的时候发现世道是清醒的。酒不醉人人自醉。孟夫子喜欢喝酒,我也喜欢喝酒,咱喝酒的文化还得跟陶渊明多学习学习。”

孟浩然及李白在庐山上边干活边闲聊,一忙就是好几天。这天下庐山时迎面来一人,大喊:“孟师兄,小弟来了!”

孟浩然一听赶快拉着李白快走几步去迎接来人。来人正是自己的师弟多宝剑客岑勋岑夫子。

岑勋是相门之后,南阳人。他的太祖父岑文本是唐朝宰相,岑勋的长辈还有两人相继为宰相,他的家世非常显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