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梦想 第六章 四月山28(1 / 2)

四月山是东国著名风景区,位于东国东海岸,东国居民喜欢在春季踏青、登高,而四月山被称为东国春季登高圣地。虽然四月山有些花,不过那都是后种的。它成为圣地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明媚”两字。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虽然位于海岸,但几乎不会有台风光临四月山,它气候温和、海面宁静、环境怡人。特别是在春季,满山的翠绿与反射着温柔光辉的海湾呼应,有“足以杀死人的明媚春色”之美誉,算是美誉吧。除了自然景观之外,四月山簏有座四月山镇,与温和的气候不相符,这座城镇发生过很多大事件,文化繁盛的地方,总是历史的停留地。萧红红是这里的常客,沿着石板路追寻一些无法重现的时间。

两个人的穿着依旧是那样,不怎么起眼,对于协助社的经营者来说,安全很重要。有人希望借助你的力量,说明存在另一种更大的敌对力量。萧红红很会穿衣服,她把这种低调的旅行装穿得适合自己,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本来你希望借衣服掩饰存在,结果却是相反的。

四月山镇的一间美术馆。

虽然只是一座小城镇但四月山拥有5家风格不同的美术馆,而这家购买了大量“夜”以四月山为题的作品。

照片与实物差距很大,仅从尺寸上说便是如此。两人在意的那幅画名为“窗”,画面描绘了一间拥有露台的画室与落地窗外的海景。看起来应该是画家自己画室的写实,在画室中心有一支空画架,在画架角落放着一本书,现在他们看清了书上的字迹——“空间构成笔记”。

萧红红深深吸了一口气说:“这副作品与夜的其他作品风格都不同,这副画没有其他作品中的不确定感、不稳定感、希望、甚至一些别的东西,这副画似乎很确定自己在在表达什么。那天晚上看到这副画后,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这本书是一个关键,也许它是一本自传或者日记。不过现在看来就是一本普通的绘画技法,也许书中包含着特殊的记忆。”

何亿说:“你的感觉真敏锐,历史学家还要精通绘画吗?”

萧红红反问:“感觉敏锐并非夸奖,那么,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我为什么会觉得这本书重要?”

何亿说:“你闭起一只眼睛,然后设想那本书是一块空白,能做到吗?”

“我试一下。”萧红红说完按何亿的话做了,尽量把那本书想象成一块空白。然后她吸了一口气惊讶地看着何亿说:“这副画似乎解体了,海、地板、窗子这些东西分开了。”

何亿点点头说:“是的,这就是一个理性的解释。”

萧红红问:“这是怎么做到的?难道说这副画本身是一个空间构成练习?”

何亿说:“也许吧。现在我们知道,这副画是‘夜’最后一幅公开作品,因为在卖出这副画以后青月牙的父亲青月川去世了,五年来再也没有‘夜’的任何作品出现。”

萧红红点点头。

何亿接着说:“之前我们向林丽确认过,画上的那种草,是一种特殊的蔬菜,是林家从其他城市带过来在自家种植的,也就是说,在第十街很难见到这种植物。不仅仅是很难见到,甚至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这种蔬菜的存在。”

萧红红说:“这样就说明,‘夜’与青月川的关系非同寻常,而且与林家也有关系。”

何亿说:“但是林家的人似乎并不知道‘夜’的存在,那么这个‘夜’很可能就与林莺的失踪有些关联。木警探帮我们查过,林莺的死因的确是自杀,失血过多是唯一的死因,手腕上的割伤又是唯一的伤口,而且法医证明当时的林莺视力并没有恢复。”

萧红红说:“仅仅因为割腕就判定为自杀,是不是太武断了?”

何亿点点头,“所以说这桩案子拖了好久。”

他接着又说:“既然来到四月山,不能把时间都交给工作,我们去爬山吧。”说完伸出肘部。

萧红红挽起他的胳膊说:“人家是四月山,现在可是十一月,山上应该很萧条。”

(p)

萧红红估计错了,十一月的四月山一点儿也不萧条。山上的游客很多,贩卖各种商品的小贩比游客还多,虽然说人文景观很重要,不过四月山上似乎过于“人文”了。

看起来萧红红并不在意这些东西,她不但喜欢观察风景也喜欢观察人群,她很惬意地登山并给何亿指出那些经典的风景与人文景观,对于四月山,她似乎什么都知道。何亿插着兜,被萧红红带领着。

萧红红指着山腰的一处小院子说:“那就是著名的‘青山书院’,四百五十年前受西国文化冲击‘青山书院’成为新学中心,许多影响历史的人物都曾经在这里学习过。这样一座小小的院子,却是一处历史的风暴之眼。”说到最后一句,她露出向往的神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