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豆萁(1 / 2)

泰安二十四年夜,

晋西国第五任国主,晋烈帝风啸天离世,生前立下遗嘱,由皇十六子风云笙继位,

众所周知,风云笙乃是皇后冯氏幼子,自幼享尽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晋烈帝也一向丝毫不掩饰对小儿的关爱,

如果不是因为风云笙的上面还有一个早已弱冠的大哥,恐怕将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或许,也是因为武烈帝有嫡长子的缘故,众人也没有将过多的政治目光放在这个幼儿身上,

直至四年前一次意外,一切都变了,

邻国西昌国士兵屡屡进犯晋西国疆域,多次交涉无果,且气焰嚣张,

太子风云霆自小文武双全,正是意气风发之龄,于是毅然挂帅出征,

为了保障太子的安全,所带部队皆是精锐,只可惜,不知是不是天妒英才,军队即将大破敌军时,太子亲信随从竟突然背刺一刀,致使太子当场身亡,

很明显,他是敌军安排在太子身边的奸细,隐藏多年,终于在这个最合适的时机暴露,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太子薨逝,军队人心大乱,尽管将领拼力施救弥补,终究被敌军抓住机会突围而去,

很快,军队护送着太子的遗体回到国都,一路哀歌。

晋烈帝收到太子死讯,老泪盈眶,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也令他早已多病的身躯如风中残烛一般摇曳,

不久,晋烈帝病倒,朝中人心惶惶,而这泼天的富贵也就降临到了茫然地风云笙身上,

此时的他,不过十三岁。

同一时间,朝堂风起云涌,虽然风云笙确实是嫡子,可是他年龄太小,又从没有参与朝堂,再加上被晋烈帝和皇后保护的很好,大部分的大臣与其也不过是数面之缘,

反观其他几位皇子,倒是心痒难耐,在这段时间,手段频出,疯狂的拉拢文武百官,

其中,以三皇子风云烈、七皇子风云墨为主的两方,在朝堂上明争暗斗,弄的上下乌烟瘴气。

三皇子和晋烈帝极像,从小武力惊人,酷爱舞刀弄枪,成年后南征北讨,多有军功在身,收拢了一波忠心耿耿的边疆将领,

只可惜,他嗜酒如命,喝醉时好泄怒杀人,手下的士兵对其是又敬又怕。

反观七皇子倒是与三皇子截然相反,心思阴沉,城府极深,从小就拜当世大儒孔令祥为师,从师门上看,当今朝堂文官之列,接近半壁江山是其师门一脉,力量极强,

甚至,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晋烈帝为风云笙挑选当朝宰辅为老师时,他依靠渊博的知识和不凡的修养,被宰辅收为记名弟子,虽未有师徒之实,却又师徒之名。

以宰辅在朝中的地位,如果不是他老人家不愿意参与这些是非,只怕.......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原本二十年前便立誓不再收徒的当朝第一人,竟然破天荒的自己打自己脸,主动收风云笙为徒,

甚至有传言,他将风云笙视作关门弟子,决定倾囊相授,

要知道,这可是辅佐三代帝王的宰辅啊!

而那年的风云笙亦不过五岁出头罢了。

有人说,是皇后娘娘亲自出面,恳求宰辅破例收徒,为自己的幼儿添一道保障,

也有传言说,是这位十六皇子天资聪颖,乃仙人转世,宰辅见猎心喜,这才打破誓言......

总之,各种各样的猜测都有,谁都没有一个肯定态度,

大半年过去了,晋烈帝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大家心里都知道,这位年轻时勇猛的君主,怕是挺不过这个冬天了,

奇特的是,这位君主明知道东宫之位不定,朝局不稳,可他竟然也没有一点要立太子的心思,似乎任由诸位皇子明争暗斗,

正是这种暧昧的态度,仿佛给了几位皇子无线的遐想。

太清殿,百官议政之所,自晋烈帝病倒后的朝堂,已经很就是眼下的模样了。

“皖南水灾,民不聊生,京城四周流民日益增多,儿臣认为,应该尽快打开国库、粮仓、解救黎民,以免发生民变。”

站在文官前,一名锦衣玉袍,仪表俊朗的男子侃侃而道,他就是七皇子,风云墨。

此话一出,他身后的几名官员纷纷走出,

“臣附议。”

“臣附议。”

“.......”

很明显,他们都是七皇子的忠实追随者,而站在另一边的三皇子眉毛一挑,阴阳怪气的道:

“说的容易,七弟可知,国库已经何等空虚,粮仓还剩几斗粟谷?”水灾这么大的事,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早就查过,

现在的国库,连一万两都没有,粮仓连老鼠都快饿死了,哪来的钱和粮食?

面对风云烈的追问,风云墨似乎早有预料,不慌不乱的道:“本王当然知道国库的确是相形见绌....”

“那你还敢在逞口舌之力....”见老七承认,风云烈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当即就要以此为借口,谁料,

“三哥莫急,带本王说完。”风云墨淡淡的瞥了一眼这位三哥,气定神闲的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