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镜子的另一面(2)306(1 / 2)

  倘若未来,给巴蒂·克劳奇一个真正审视自我的过去的机会,他定会想到,在那一天,他不再是以一个大人物的出场方式登台,而是稍显扎眼的走入了以斯拉文卡·加兰为中心的那个舞台。

  是的,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小巴蒂·克劳奇从小精明通透,性格友善,待人和气,这是他母亲予以他的评价,同样持此观点的还有他学校里的那些跟他保持着不远不近同学关系的朋友、几个狂热迷恋着他的女孩,以及一些看人有点糊涂的教授。

  他从不反驳这些不太相契的特质,毕竟它们都不甚正向,其中,巴蒂最为自傲的莫过于他那聪明的大脑,天才向来都是深知自己聪明的事实,倘若再加些勤奋与进取,那他便是学校里名列前茅的新星。除了学习上的良好记录,他还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但这就不得不说真实的他——一个他所了解的,与那些大众评价不同的自己。

  小巴蒂·克劳奇从小精明通透,除此之外,他性格内向,甚至到了有些阴郁的地步。他不喜欢跟聒噪的、叽叽喳喳的蠢蛋有过多来往,而在他人生的十几年中,他所认识的大部分人似乎都是这种不够聪明的平庸之辈。你也可以认为他是打心底瞧不上这些庸才,于是在社交场上一如保持着保守交往的政策,但说到底,他也确实不太善于跟人社交。

  巴蒂不像他那带着快要膨出体外的野心叱咤政场的父亲,在这一点上,他不够圆滑,棱角太多,手段粗糙。他试过依葫芦画瓢的学他父亲那些交往之道,却没学到精髓,于是,这是他少有的没能讨到认可的特质。

  试着在社交场上改变自己的那几年,巴蒂在学校里额外关注了几个他以前不特别关注的活跃分子。到这,咱们说回习惯。

  介于巴蒂稍显内向的个性,加上他在家里要经常察言观色,不知何时起,他总会在暗处悄悄的、默默的,也可能是偷偷的,观察他身边的那些人,远的近的,他的目光都会扫及。

  这种一边不屑于多看他人几眼,一边又要谨小慎微观察他人的矛盾,在很多年后他才敢于坦白——这源自一种深层恐惧。他害怕周围总是充满未知状况的环境,所有人都是不可信的,他想象着自己在这些人之中可能会遭受的巨大的挫折,正如儿时他在家中随时可能会遭到的那些挑剔与责问,不够确定的事物总是让他深感无力。

  他观察着,终于有一天,目光锁在了同年级最喜欢跟人说话的丽芙·泰勒身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