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巽103(1 / 2)

PolishOlympiadinInformatics

POI战队,中文名:夕立。

在外界看来,成立之初的POI线下战队高手云集,既有理科这种连续三年拿下总决赛门票的玩家,又有菜电这种搅动风云的话题人物,内有金主撑腰,外有卡店资源,怎么看都是线下战队里的庞然大物,只有这支战队的队长莫名其妙,是个默默无闻的家伙。

其实很简单,POI线下拿的是c盟的八个名额之一,本质还是一支线上战队。

POI线上的实际负责人是西子,那时候还小,也不常跑巡回赛,所以就交给笔者。

阳光、影融等人被笔者拉进POI线下的同时,也进入了POI的线上主群。

POI的线上与线下紧密联系,互相输送人员,本就是不可分割。

qwe会答应笔者每个季度打一笔款项用以维持线下战队的开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笔者承诺,让POI线上进入线下分部的通道畅通无阻。

POI线下战队承担着帮助线上玩家进入实卡环境、领略巡回赛风景的职责,包括出借卡组、交流构筑、教学实卡技巧,等等。

这同时也是笔者想要做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初衷。

当年,很多从小程序过来的玩家问笔者,究竟要怎样才能进入POI线下战队?

笔者就把线上分部的考试群丢给他们。

很多人以为笔者是在敷衍,就没再回复。

其实这是真的。只要你进了POI线上,并开口说想打实卡,笔者就会把人拉进POI线下战队。

可惜最后还是事与愿违了。等到赛年之末,战队里挤满了各种各样的老妖怪,新人都被吓的瑟瑟发抖,根本不敢进群。

此外,qwe給线下战队打的款项,也并没有外界传闻的那么夸张,只有每季度6000元。

一方面,他对游戏王的兴趣正在消退;另一方面,线上部分的开支已经很庞大,菜电也问他借了很多钱,笔者也不好意思觍着脸多要。

毕竟还是看林氏西少的面子,战队才能有这些资金。

既然当了队长,如何分配这每季度的6000元,就成了笔者的首要任务。

经过一番斟酌,笔者提出的方案是:

第一,队内人员,无论是否正选,巡回赛冠军500元,出线100元。

第二,每个赛季末的战队赛,视具体情况不同,匀出一定数额,用来当做出赛人员的路费补贴。第一赛季的战队赛是在广州举办,笔者规定的份额是1000元。

第三,对于十名正选队员,给予一定的路费补贴。具体数额是,未出线补20%,出线补50%,每场比赛300元封顶。

到这里,如果是出战比较勤快的战队,其实这6000元已经不够发了。可惜笔者在队里做过问卷调查,粗略评估了大家的水平和出战频率,发现这6000元花不完。

主要是出战的人次太少。

那么第四,剩余的款项,大头按照正选队员打到的『战队积分』比例发放,赢的场次越多分到的钱也越多;最后的零头,就当红包发群里。

如果6000元不够花怎么办?

嗯,笔者先自己垫着,看情况从后续赛季里划,或者跟qwe提扩充奖金池。

古人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群里二十几号人,正选队员却只允许有十个。笔者要照顾各方情绪,还要把这钱有理有据地分出去,实在是有些不容易。

不过还好,笔者的方案得到了大部分队员的首肯。

万事开头难嘛。当时的笔者算是踌躇满志,一心想着运营战队,游说队员打广州战队赛、扩充北部赛区阵容、通过队员『第14位奏者』发展西南赛区...笔者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有些卓有成效,有些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笔者认识的那些决斗者们,还在活跃的,也都各有际遇。

苏州玩家小包做了FW线下战队的队长,虹之泡沫去豪门DS发光发热,不会取名的路人带着一些弟条群友拉扯起一支RI战队。

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归属,以后打小程序的比赛都会挂着队标,看上去还真挺像回事。

决斗都市巡回赛·第四赛年,就这样风风火火地开张了。

很快,就有队员拿到了笔者设置的冠军奖励。

第一站宁波站,恰逢『抹杀的指名者』发售,大家都判断这是一张会常驻于环境的卡片。

理科果断在赛前购入三张,添加到自己研发的『自奏圣乐』卡组中,并在宁波站一举夺魁。

自奏圣乐另一个版本的译名叫做『自鸣天琴』,墓穴指名者和抹杀指名者又有合计六张。于是,理科选用的这副卡组,被大家理所当然地称呼为:六指琴魔。

理科第二赛年几乎没打,是凭一场组队赛拿到的总决赛名额;第三赛年,又是打进一场四强除了他都有名额的巡回赛,早在通关八进四时就已经确定了会拿到名额。

因此,总有好事者嚼舌根,说理科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之类。

直到宁波这一站的强势夺冠,理科才终于扬眉吐气。sp5过去还不到一个月,理科在没有轮空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两夺巡回赛冠军,终于让那些好事之人彻底闭嘴。

19年初,理科与小邹废寝忘食地打了几百场炎兽内战,似乎是借此打通了什么窍门,游戏理解达到了全新的层次。

如此声势实在是引人注目。一时间,国内多了很多模仿者,拥有六张指名者的自奏圣乐卡组一跃成为竞技热门。

外面的世界轰轰烈烈,然而到了魔之青蛙粉丝群里,笔者看到的景象却有所不同。

——理科的六指琴魔卡组,几乎天天被魔之青蛙选手按在地上暴打。

至于魔之青蛙使用的卡组,还是他最爱的转生炎兽。

2019年4月表,陀螺遭到限制,舆论出现了唱衰转生炎兽的声音。

然而,大家都玩过十二兽,知道陀螺乃身外之物,失去陀螺不会动摇这类卡组的根基。

所以,从十二兽环境一路走来的邹少,根本就没有理睬这些声音,照样玩他的转生炎兽。并且针对环境里泛滥的自奏圣乐卡组,做出了一定的构筑调整。

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笔者看到的:理科被他按在地上暴揍,场面惨不忍睹。

6月初备战杭州站时,笔者在小群里围观了几场Match,果断做出决定:

转生炎兽太强了,我们还是来练六指琴魔吧。

其实是邹少太强,玩炎兽几乎不会打错。笔者看到他们那些对局,知道自己无法在短短几天里速成转生炎兽,所以选择放弃,使用看上去更简单的六指琴魔卡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