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84(1 / 2)

  尽管安禄山图谋叛乱已久,但李隆基的确一直对他不薄。安禄山刚刚造反时,李隆基并不相信,认为这是不满安禄山之人所编造的假话。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地方官员纷纷上奏,李隆基终于不能再以看笑话的态度去看这件事了。他意识到——安禄山,备受他宠爱信任的蕃将养子,真的反了。

  安禄山起兵九天以后,十一月十五日,李隆基久违地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看着手头一份份加急奏折,在不敢置信和恼羞成怒中转动他已经许久不用的脑子,艰难地思考要怎么平叛。】

  “糊涂!”

  李世民用力一拍大腿,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光屏中那个老态横生、慌乱无主的帝王。他欲哭无泪,“这么就赶上了这么一个糊涂废物!”

  似乎是之前的情绪爆发带走了魏徵太多的精力,他郁郁颓坐在那里,一张面目无悲无喜,只能从他眼底深处看出一点深重的痛苦来。

  【李隆基和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一起商议平叛之策,他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防守洛阳,又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举兵东征。

  长安的反应太过缓慢,募兵时间又太过仓促,唐朝的精锐边军大多都来不及赶回。高仙芝、封常清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大多都是缺乏战斗经验、没有经过训练的市井子弟,他们深知,如果拉着这样的队伍上战场,简直就是羊入虎口。

  但是他们没有选择。

  封常清在洛阳坚守,但是叛军势大,抵挡不住的他一退再退,上东门、都亭驿、宣仁门、谷水……封常清从洛阳一路退至陕郡,在这里他遇到了高仙芝,二人觉得与叛军正面交锋难以取胜,于是退守潼关。

  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攻入洛阳,兴兵潼关。

  封常清、高仙芝采用防守的计策,坚守潼关不出。这本来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但是可惜的是,当时他们军中的监军宦官边令诚喜欢干预高仙芝的军令,但是高仙芝不听从,这让边令诚怀恨在心。

  边令诚入朝报告军务时,向李隆基诬告高仙芝、封常清贪生怕死,不愿出兵,李隆基听信了他的诬告,处斩封常清、高仙芝。

  封常清临死前献《封常清谢死表文》,字字蘸血,催人泪下。

  高仙芝被处斩前,士兵们齐呼冤枉,“其声殷地”,声音惊天动地。

  ——这是唐王朝自毁长城的开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