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1 / 2)

  当时,武后迫害李唐的皇子皇孙,杜甫外祖母的父亲义阳王李琮被下狱,李琮之子李行远先是被连坐,流配巂州,不久后又被改判死刑。李行远的弟弟李行芳尚且是垂髫幼童,本来可以免死。但是却在兄长临行前哭着抱住兄长,愿意代替兄长而死。

  可惜的是,到最后,兄弟二人同时遇害。

  家族中这些重忠、重义、重孝的节烈之士,给杜甫打上了极深的性格烙印。他平生行事,总有一种九死不悔、当仁不让的英烈之气,也许就是来自家族遗风的深刻影响。】

  “……迫害李唐皇子皇孙。”李世民低沉的声音响起,“这位‘武后’,倒是大权在握啊。”

  李世民与皇后长孙氏鹣鲽情深,又因为她喜好读书,有着堪比朝臣的才华,所以李世民常常与她“商略古事”,即使是朝政大事也毫不避讳。

  长孙皇后常常以“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的理由拒绝干涉朝政,皇后的兄长长孙无忌也多次因为外戚的身份上表辞让官职,谨慎至极。

  李世民已经很久没有担心过外戚专权的可能了。

  可是看看这位“武后”,她既能免罪官员,又能肆意杀害李氏宗亲,此等行径,只能是手握大权才能做到的。

  “那个时候的皇帝是干什么吃的……”

  李世民低声斥责。

  【童年、少年时期的杜甫,家庭环境优越,外部环境安稳,杜甫有着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当然,他本人也天资聪颖,又兼十分努力。

  年仅六岁时,尚且一团稚气的杜甫就已经能够欣赏公孙大娘舞剑器的英姿①;“七龄思即壮”,七岁时就能作出美丽的诗篇;“九龄书大字”,九岁时他开始练习大字, 积累了厚厚一个书囊;十四五岁时他就已经开始和当时的文士各位互相唱和酬应②。

  好一个天才神童!

  安稳的环境、聪明的头脑,让杜甫的童年、少年时期过得无比轻松,以至于他“十五心尚孩”,直到十五岁都还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心智尚未成熟。

  十五岁的杜甫“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③”,在八月,梨子、枣子成熟的季节,已经长成小少年的杜甫仍旧不见端庄之态,在树上爬上爬下地摘果子。他家里是多么富足啊,当然不是缺这一口果子吃,只是想玩罢了。

  虽然这一时期的杜甫尚且稚嫩,但是他也“早充观国宾”,已经是文场中备受看重的少年才子,因为高声望的家世,他经常出入上流阶层的宴会,数度聆听宫廷首席歌

  唱家李龟年的演唱。

  这一时期,杜甫接受了来自杜家父系、清河崔氏母系两大有着深厚底蕴的诗书家族的教育和熏陶,奠定了杜甫一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他今后写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样的诗埋下了伏笔。

  而那时的大唐呢?

  ——正是“开元盛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