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1 / 2)

  一瞬间沦为战火焦土……

  这样的事情,他们太懂了。

  这样的描述,实在是不能不让他们联想起前朝。

  隋文帝杨坚躬行俭朴,力倡文教,轻徭薄赋,一生鞠躬尽瘁,造就“开皇之治”的安平盛世,但是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大兴民役、横征暴敛,无数平民百姓无辜身死,民怨四起,短短十多年就把一个太平盛世蹂.躏的民不聊生,各地军阀纷纷起兵,李氏就是其中之一。

  这才过去多少年,此刻站在这里的臣子们大多都是经历过隋朝由盛转衰的人,甚至还有生在隋前的几个臣子。他们不敢想象,就在不久之后的未来,又一次如同隋末的大祸要降临在中原。

  房玄龄和唐俭对视一眼,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沉重。

  李世民捂住心口。

  众人急切地想要知道李隆基、安史之乱等导致大唐衰弱下去的具体内容,但是光屏却宕开一笔,说起了一个他们都感到茫然的名字。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是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曾祖父杜依艺,祖父杜审言。】

  “谁知道这几个名字?”李世民扬声问道。

  太极宫中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礼部尚书王珪从容出列,在脑中整理了一下各人关系,道:“臣的内子,是西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十一世孙女,臣的内弟名为杜依艺,曾任监察御史。他们的家系向上追溯,也是杜周之后,可能正是光屏所述之人。”

  说到“光屏”时,王珪向房玄龄拱拱手。显然,他刚刚也听到了房玄龄对这个东西的称呼解释。

  李世民问王珪:“你的内弟可有子名为杜审言?”

  王珪摇头:“他尚未娶妻。”

  【杜甫少年时家庭优越,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他四处交友、出游,没有生活方面的烦恼和困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李隆基开始陷入昏庸,奸臣当道。杜甫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生活也渐渐贫困下来。

  安史之乱后,战乱流离,杜甫穷困潦倒,在蜀中、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云安,夔州等地漂泊,最终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艘小舟中孤独地病逝。】

  毕竟与自己有着姻亲关系,王珪对杜甫的一生看得很仔细。到这里他也不禁感慨:“怪不得这光屏要说他。”

  看到旁边有人投来不解的眼神,王珪苦笑道:“这人的命运也和大唐的命运太过同步了一点。”

  【在“开元盛世”时,唐朝国力强盛,杜甫也是悠游四方的公子哥儿;在“安史之乱”时,唐朝国力骤减,杜甫也在贫病交加中蹇促。可以说杜甫的一生横跨了唐朝的由盛转衰,而当时的社会也被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写成诗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