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交流会(下)33(1 / 2)

九月如期而至。

两位研一的新生初来乍到,亦同钱余去年那般,既兴奋、又忐忑。鉴于二人也从未接触过斑马鱼,于是帮助新生“入门”的任务,被分配给了钱余。

小师弟姓魏,名叫魏泺,长得高大。若是混在人群里,大伙一眼望去,他定能让人印象深刻,只是他这名字,总让初次见面的人喊成“魏‘乐’”。

小师妹名叫柳沅,也是身材修长。虽然没有人叫错她的名字,但柳沅并非‘自来熟’之人,与大伙相处久了,她才会逐渐变得健谈起来。

“斑马鱼是脊椎动物,胚胎体外发育,透明可见。”钱余带着两人来到鱼房门口,做起了初步介绍,“它们的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而且其基因组与人类的同源性很高,非常适合作为‘模式生物’,用来研究器官组织发育。”

尹学治的实验室位于一楼,鱼房就顺势建在地下室,冬暖夏凉。

“鱼房主要包括设备间、养殖房、饵料区、消毒室等。”

魏泺和柳沅各自拿着小本子,一手拿着笔,不停地做着记录。

待三人穿上一次性鞋套,钱余又提醒道:“不可携带散发‘刺激气味’的物品进入鱼房,不能喷驱蚊水、香水……”

门内贴有一张鱼房设计平面图,由图可知,此处共有四个鱼室——两个主鱼房,一个幼鱼养殖房,一个外来鱼隔离室。主设备室位于门口,两个主鱼房还各有一个小的设备间,饵料区则位于两个主鱼房中间。剩余的两个小鱼室各带有显微镜操作间和超低温冻存间。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鱼房看似拥挤,但仪器设备齐全,鱼房的空调系统和新风、排风系统各司其职,保证房内温度、湿度适宜。

想当年,尹学治为了建设这鱼房,可是狠狠地“下了血本”,特别是这斑马鱼中央循环养殖系统——净水供水、储水、水体过滤与杀菌、水质监测、水循环系统等等,着实令他的科研经费差不多“见了底”。虽然也得到了学院的资助,但每花一笔钱,他都货比三家,讨价还价。恐怕连购置自家新房的家具,自己都没这么用心——只因当时的尹学治已经是“捉襟见肘”,实验室差一点就“家无斗储”。

所幸他后来凭借课题申请到了经费,手头略显宽裕,在不占用实验花费的前提下,尹学治近年又给设备间升级了水质系统,实时监测水体的溶氧量、电导率、温度、pH值等。一旦参数超出设定范围,出现异常指标,系统便可自行纠正。另外,他还在鱼房多添了几台空调,更新了新风装置。鱼房的操作间内,一些老旧的器材也经历了更新换代。

这就好比我们打游戏的各种设备,不论是主机配置,还是电脑外设,都会每年迭代升级,推陈出新,玩家便会每隔一定时间购置新款,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鱼房就是实验室的重中之重——只有斑马鱼的生活环境有了保障,学生用这些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才会是真实可信的。

“设备间都是斑马鱼养殖系统的硬件装置,房内环境最好能保持在25℃,湿度在75%以下。”钱余瞄了一眼温湿度计,又看了看一旁的空调,未发觉异常,于是穿过了主设备区,带着两人来到养殖室,“养殖区分为成年鱼、幼鱼、鱼苗和胚胎放置区,你们可以随意看一看。”

魏泺和柳沅好奇地进入了鱼房中心——只见一排排整齐的斑马鱼养殖缸,每排有四至五层透明缸体,比常人高了差不多一个脑袋。每个养殖缸都有斑马鱼养在内,缸体前方皆贴有标签,鳞次栉比。再配上蓝色的缸盖,远远看去,还真像是鱼儿在一片汪洋中遨游一般,无忧无虑。

魏泺挠了挠头发:“我舅舅家的鱼缸里就养有斑马鱼,看起来……和这些都差不多啊。”

只见缸内的成鱼正在水中悠闲地游动着,有几条则待在缸底部,仅有鱼鳍微微晃动,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这是‘AB品系’的成年野生型斑马鱼。”钱余看到两人都站在第一排的养殖缸处,便索性就地“开课”。

“斑马鱼鱼体呈纺锤形,长度大概是三至五厘米,尾鳍呈深叉形状。由于它们身上的条纹与斑马相似,因此人们将其命名为‘斑马鱼’。”钱余指了指其中的一个缸体,“这是雄鱼。你们看,成体雄鱼呈柠檬色,因此它的斑纹是深蓝色和柠檬色相间的纵纹。而且雄鱼身形修长,腹部扁平,看上去十分轻盈。”

钱余说完,又引着两人到了另一排养殖缸处:“这些则是‘AB品系’的野生型雌鱼,你们可以和成年雄鱼对比对比。”

“看着……似乎比雄鱼大了一些呀。”魏泺回答道。

“没错。”钱余点了点头,“同龄的雌鱼体型较雄鱼略大一点,而且雌鱼腹部膨大,可以说是‘体态丰满’,而且它的斑纹是深蓝色与银灰色相间的。”

两人认真听讲、观察,又赶紧在小本子上做记录。

钱余瞄了一眼,看到柳沅做好的笔记:

“AB品系野生型:

雄:小,柠檬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