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钱余的计划(3)64(1 / 2)

人们开发的这项“CRISPR/Cas9”技术,源自原核生物的一种天然免疫系统。

其中,“CRISPR”是指“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lusteredRu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s),它是原核生物基因组内部的一段序列。

当病毒入侵原核生物时,会将自己的“一段序列”整合到原核生物体内,让后者为自己提供“养分”,使得病毒自身的基因得以复制。而这“一段序列”,正好与CRISPR序列相匹配。

为了抵御病毒的入侵,原核生物将病毒的这“一段序列”储存至自身,将其作为“对感染的记忆”。当它再次遭遇病毒时,便能够对入侵者加以“识别”,将病毒的这“一段序列”进行切割,使其失去作用。

而“Cas”是指“与CRISPR相关”(CRISPR-associated),这些“Cas”编码的“Cas蛋白”,就具有切割病毒基因的功能——“Cas9蛋白”就是其中的一员。

那么原核生物的CRISPR序列,是如何引导Cas9上前,继而进行切割作业的呢?

答案是“RNA分子的相互作用”。

CRISPR序列转录加工为RNA分子,该RNA与自身反式激活形式的RNA组成复合物,Cas9能够识别并结合其序列,最后对其进行切割。

当年顺际宁越讲越兴奋:“现在呀,不管是细胞,还是各类动物、植物,几乎都能用CRISPR/Cas9进行‘基因定点编辑’,算得上是‘指哪打哪’啦——‘切断’了特定的基因,也就相当于突变体咯。”

“我有预感,这项技术迟早是要拿诺贝尔奖的!”

顺际宁对其十分看好:“我已经和尹老师商量过了,等我们拿到了特定的载体,就可以自行使用CRISPR/Cas9体系,试着给斑马鱼做基因编辑。”

事实证明,顺际宁确实很有远见。

2020年10月,CRISPR/Cas9系统的其中两位开发者,最终被授予了诺贝尔化学奖——短短8年间,全世界形形色色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几乎都在使用这项技术。钱余、陈幸、郭子昱、帅小伙……无论研究何物种,科研人员都能利用CRISPR/Cas9体系,进行基因切割操作。

章程澜问道:“钱老师,您当年在高校里,是怎么获得突变体的呀?”

“要想开展‘突变体计划’,我们首先需要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获得大量斑马鱼的突变体——当年,我们其实尝试过好几种方式。”

钱余接着问道:“大家……都知道哪些斑马鱼的基因突变技术呢?”

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抢答。

“可以对斑马鱼进行ENU化学诱变处理。”

“还有TALEN靶向基因敲除技术。”

“可以利用CRISPR/Cas9系统!”

“还可以导入‘外源片段’,通过‘荧光蛋白体系’,将其作为‘报告基因’,大规模筛选‘转基因鱼’。”

听完学生们的答案,钱余赞许地点了点头:“那我们今天先来说说,如何获得斑马鱼突变体吧。”

“其实大家刚刚提到的这些操作,可以大致分为‘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两类手段。”

正向遗传学,是通过自发突变或者人工诱变技术,由个体表型、性状的改变,从而寻找引起此变化的对应突变基因。

“正向遗传学是从表型的改变入手,进而确定基因的变化。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得到了一些‘长得与众不同’的斑马鱼,继而找出引起它们‘外貌变化’的‘祸首基因’。”

大规模的随机突变,就是正向遗传学常用的手段——譬如,帅小伙开展的拟南芥种子“EMS化学诱变”。

“对于斑马鱼而言,‘ENU诱变’、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插入突变’、转座子介导的‘基因/增强子诱捕突变’,都属于正向遗传学的研究手段。”

其中,ENU即“N-乙基-N-亚硝基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烷化剂,能导致多种生物的DNA分子,发生随机的单碱基突变——通过烷化反应,ENU将乙烷基转移至DNA碱基的氧原子或者氮原子上,在DNA进行复制时,致使碱基错配或置换。

因此ENU也如同EMS诱变剂,同样被列入了致癌物清单。

“而逆转录病毒介导的突变原理,则是将外源DNA导入斑马鱼基因组,实现整合后,导致插入位点所对应的基因无法正常表达。”

钱余继续开了口:“虽然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插入突变,可将DNA片段作为‘分子标记’,简化了后续突变基因定位、鉴定的程序——但这一操作引起的突变效率,远不如ENU化学诱变。”

“于是,有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利用转座子,寻找新的未知基因。”

转座子,又称“跳跃基因”,它是一类可自行复制,在染色体间进行“跳跃移动”的DNA序列。例如,它能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至另一个位置上。这一现象,会给基因组引进新的遗传因素——包括基因的缺失、重复、倒位、DNA重排等等。

“在斑马鱼的研究体系里,常用的有‘Tol2’和‘睡美人SleepingBeauty’两种转座子,它们能够将外源DNA进行‘复制/剪切’,然后‘粘贴’整合至基因组中。同时通过‘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系统,让研究者得以进行大规模筛选,得到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的‘转基因’斑马鱼……”

介绍完正向遗传学的常规手段,接下来的内容,就属于反向遗传学的范畴了。

“反向遗传学,是通过‘改变’某‘特定’基因,例如开展碱基的插入、替换、缺失、点突变等,进而确定这些‘DNA重组’操作,对于个体表型和性状的影响。”

如果把正向遗传学比作一项“由表及里”的工程,那么反向遗传学,就是另外一条“由里及表”的路线了。

帅小伙所述的SALK生物研究所,其在TAIR网站贩卖的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就是一个应用反向遗传学的成功案例。

“开展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是在获知斑马鱼基因组的序列前提下实施的。”

钱余接着往下讲解。

“我们可以利用‘锌指核酸酶ZFN’技术,以及‘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技术,或者‘CRISPR/Cas9’系统——它们都属于反向遗传学常用的手段。”

如今,ZFN、TALEN、CRISPR/Cas9已经是“基因组编辑”的“三大利器”,它们能让研究人员针对“靶标序列”,实行“精准敲除”。

“这几项技术,都涉及了DNA双链损伤、断裂后的两种修复机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