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另一个”尹学治47(1 / 2)

今天也是周六。

早上八点,实验室的组会准时召开,参会者也不过四人——钱余与三位学生一起讨论课题。

首先,由学生们各自汇报一周的实验进展。紧接着,钱余针对三人遇到的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等,一一进行了解答和指点。最后,钱余又听取了他们对课题的后续规划,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眨眼,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组会结束后,钱余便匆匆赶回了家。钱余答应了盛夕,自己会陪她们母女过周末——尽管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双休日”。

可钱余刚迈入家门,就被告知自家女儿已经睡上了午觉。

“你看你,这饭点儿都过啦。”盛夕压低了声音,有些不开心。她正给钱余盛午饭,于是顺口和他说起了女儿,“这小家伙吃饭的时候可不专心了,一直在问‘爸爸去哪了’,还有‘他怎么还不回来呀’……”

“你说说,怎么就非得把组会安排在周末呀。”

盛夕虽然也是研究生学历,但她读研时很少开组会,学生总是分别找导师进行讨论,大家几乎没有聚在一起的时机。

“那你说说,一周七天,安排在哪一天合适?”

钱余夹了一筷子的青菜,直接就往嘴里塞:“周一么?若是安排在周一上午,那我的每个学生,恐怕上一个周末都过得不安生,只想着赶实验、拿结果。”

“要是在工作日的任何一天开会,那这实验安排就太费脑筋了。你自己也在实验室‘搬过砖’,这实验操作一旦开了头,就很难再停下来……若是周中开组会,学生们开着开着就跑出去几个,那不闹心得很嘛!”

“还不如就安排在周六上午,这样也不耽误工作日的实验进展——一大早就开,开完拉倒,让大伙都好好过周末去。”钱余还是保留了读研时期的率性,冷不丁地就冒出几句,似乎是“站在学生立场”说的话。

盛夕忍不住调侃他:“你现在说得头头是道——那你以前怎么总挑刺儿,埋怨自己的导师专挑周末开组会呀。”

钱余闻言,只能无奈地笑了笑——提及尹学治,钱余既深怀感激之情,但他也有不少的抱怨……

匆匆填饱了肚子,钱余开始起身收拾。

“下午打算带女儿去哪转转?”钱余将碗筷通通放进厨房的洗碗机,又转身擦了桌子。

“晚上约了大伙一起吃饭呢……要不,就去那附近的儿童主题公园吧!”

钱余有些疑惑:“女儿还不到三岁呢,她能进去么?而且就算进去了,到时候她‘眼馋’那些娱乐设施,自己又不能参与,估计她得跟你闹。”

“你放心,我有办法。”

盛夕果真有办法。

公园倒是可以进的,而且小家伙还无需买门票。三人入了园,机灵的盛夕便不停地绕着路走,避开了所有的娱乐设施。她成功将女儿带到广大群众的聚集区,这里都是些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他们不是铺好了野餐布,就是搭起了帐篷,就地休息。

小家伙顿时就看到了许多的同龄人——有了玩伴儿,女儿自然玩得不亦乐乎。

直到太阳快要下山,一家三口才离开主题公园,率先赶到了订好的餐厅。

“唉,陈幸和郭子昱啊——估计又要晚到了。”

盛夕正‘伺候’女儿吃晚饭,小家伙捧着自己的餐具,一口接一口地喝着鸡蛋蔬菜瘦肉粥。

钱余点了点头:“这两口子都算是我的‘半个’同行——我自己都忙成这样了,他俩在医院工作的就更别提了。”

“唉——”盛夕又叹了口气,“真是搞不懂你们——明明这一行那么难做,怎么你们仨还是‘一头扎了进去’。”

盛夕的评价确实中肯。

且不论在探索“生命科学”的途中,科研工作者需要承受多少压力,就单单是他们漫长的求学历程,滞后的人生规划,因工作而错失的天伦之乐……如此一对比,科研人员就和同龄人“差了好大一截”。

如今钱余身边的年轻父母,大多是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当年盛夕为了“何时要孩子”这一决定,可没少和他闹别扭。

不过钱余还是庆幸,自己能够在三十多岁的年纪,做到了“成家立业”,也算得上称心美满了。比起他当年的导师尹学治,钱余认为自己还是“有进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