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斑马鱼的“一生”(3)45(1 / 2)

钱余早早地回了家——他今天陪女儿一起吃了晚饭,饭后和她一块儿搭了积木,睡前又给她讲了两则《寓言故事》,可把小家伙高兴坏了。

盛夕同样很开心:“你最近都回来得挺早啊。”

“最近不是很忙。”钱余回答道,“而且再过几天,我要花一笔钱做测序,现在想想都‘肉疼’。”

钱余弯了弯嘴角:“你不是告诉过我,若想把‘剁手’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一是必须远离‘剁手’的场所,二是必须抛弃‘剁手’的工具,譬如手机呀、银行卡呀、‘花呗’呀之类的。”

“所以我就早点回来了,因为家里既没有实验条件,也没有——”

“我那指的是逛街和网购,才不是工作呢!”

盛夕笑着打断了他——其实盛夕明白,钱余不过是在说笑而已。

“你这些都是做课题所必需的,该花的钱肯定得花呀。说不定你做一次测序,能找到好几个课题呢——那不就是物超所值了!”

“若果真如此,那我就谢谢您老的吉言咯……”

两人坐着聊天,钱余便顺势说起了今日见销售的情形。

盛夕评价道:“能到你们实验室做推销啊,还真是挺幸运的。”

“我知道,你们做销售的都不容易。”

钱余读研时,死党凌寻东退了学,后者没多久就做了销售。两年后,盛夕研究生毕业——她做的同样是这一行。

尽管东子总说销售赚得多,但钱余很清楚,销售这工作其实并不轻松。因此这么多年来,每当钱余在实验室里碰到销售前来做推销,他绝不会冷眼相待——钱余会请销售在课题组留下一份宣传资料,或者一张名片,至少不能让他们用热脸贴着冷屁股,灰头土脸地离开。

“哈哈——难得你有这种感悟。”盛夕调侃道,“还以为你每次听到东子‘吹嘘’自己赚得多,就被他给‘蒙蔽’了呢。”

“东子就这性格——对他来说,只要不是天大的事,他都是报喜不报忧的。”

盛夕点了点头:“自从上次吃过饭,我们已经很久没跟他联系了。”

凌寻东总是往外跑,节假日于他而言,形同虚设。东子推销的对象,并非高校或者研究所的课题组——他面对的都是企业、单位等机构,譬如大型药企、医院、卫生院等等。钱余记得在疫情的三年里,东子就主要负责“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的订单,并保证能够将合格的试剂盒,按时定量地送到客户手中,以满足医疗所需。

钱余突然开口问道:“这么多年,你后悔过么?”

盛夕也是正儿八经的研究生学历——尽管她深造的时间不长,但盛夕完全能够胜任其它工作岗位,不需要成天遭受风吹日晒。

盛夕闻言愣了一会儿,随即笑着摇了摇头。

“虽然毕业那会儿,我是被实验室‘天天打卡’的日子给整怕了,所以干脆找了一份‘相对自由’的工作——不需要每天去公司报到,我可以一早就出门拜访客户,要是忙到了晚上下班,也无需再回公司了,记得和领导说一声就行。”

“只要有合同和订单在手,没有人会在乎——你到底有没有到办公室里坐班。”

“尽管我刚进公司的时候也很累,但好在随后来了一位新上司,她帮了我很多。”

盛夕的上司精明干练,她原本是一名外企医药公司的销售代表,随后来到盛夕所在的这家微生物科技公司,如今专注于生物技术的推广与销售,包括制药及医疗器械、农业和环境、食品与饮料等方面的各类微生物检测产品。

上司常和同事们唠嗑,说起自己之前的工作经历。

“以前我天天往不同的医院跑。”上司对“医药代表”这份工作并不满意,“可医院每个科室、诊室的门口,几乎都贴有‘禁止医疗药品推销’的字样。”

那要如何开展业务呢?

“所以我只能一大清早,站在医院大楼的门前,专程等科室的主任医师前来——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打雷下雨,哪怕是‘下刀子’,我都得去守着。有时还得多带几份早餐,以便跟大夫们搭上话。”

“若是能幸运地拿下订单,那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得往医院的药房跑。可让我觉得麻烦的事情也在这儿——药房的订货量与公司库房的供货量,总是常常‘不对等’。特别是到了快月底的时候,销售们为了冲业绩,会选择给药房多供一些货。”

可这多出来的费用,该由谁来付呢?

“我们只能自己先把这‘差价’补上,等到下个月,再由公司把这笔款项打回来,返还到我们自己的户头里。”

“以前每个月底跟财务对账,我看着那一条接一条的转账记录,总是觉得‘头大’得很。”

提及之前的这份工作,上司并不开心。

“除了和医院对接,我们还要配合市场部门,与医院的各类患者进行交流,询问他们服用药品后的反应和感受,再把信息返回给公司……”

盛夕忆起上司的肺腑之言,不免摇头:“外人总觉得,我们做销售的都能赚个‘盆满钵满’,可这当中的辛酸,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

“其实在刚工作的半年里,我也曾经考虑过——到底要不要转去公司的技术岗位。”

“怎么没听你提过?”钱余很惊讶。

“因为这想法只是在我的头脑中‘一闪而过’,后来我也逐渐习惯了经常出差的日子。而且一年后,我负责的业务就逐步稳定了,我也不需要总往外地跑了。”

盛夕笑着回答道:“事实上,不论在哪一个岗位,都会有不顺心的地方。说不定我到了技术岗,天天对着那些仪器,还总是做着同一种实验操作,没多久我就该腻烦啦!更何况,现在做哪一行不难呀——大家都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罢了……”

转眼又到了星期一,两位硕士生迎来了新的实验课程。

“今天教的‘配鱼’和斑马鱼的体外受精。”

还没等博士生发问,二人就已经自报课程内容,跃跃欲试:“我们现在就盼着快点到周五——这样就能上操作课了!”

钱余下午刚签了测序合同,又和小洛约好了后天送样。他刚把销售送出门口,就听到几位学生正在讨论‘配鱼’的具体流程,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朝实验室走去。

“钱老师,我们平时‘配鱼’需要注意哪些操作细节呀?”

一学生看到钱余走了过来,便顺势向他提问。

“‘配鱼’其实就是指斑马鱼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自然繁育。”钱余回答道,“斑马鱼的交配行为,实际上是由光周期的生物钟所控制——每当光周期开始后,它们就会进入交配产卵的状态。”

“我们鱼房的光周期,通常是14小时的光照、10小时的黑暗交替。在‘配鱼’时,也要按照斑马鱼平时的光周期,进行避光过夜。”

钱余补充道:“为了提高斑马鱼的产卵量,我们还要在它们交配前的一、两周,为这些‘鱼父母’们添加新鲜的‘活饵料’,至少每日喂食两次以上。”

钱余给学生们说起自己第一次“配鱼”的经历。

2015年10月一个周六的下午,顺际宁领着钱余,一起来到鱼房的幼鱼养殖室。

“师弟,今天我们讲一讲‘配鱼’。”顺际宁拿出一个特殊的缸体,开始给钱余做讲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