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宗政杏英47(1 / 2)

柏舟还未曾到来,洛吟便带着简析一行人前去拜见了上苑城的城主宗政杏英。

若说这宗政杏英,便是当年的监考官之一,只是当时宗政杏英只不过是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因此受到的波及并不能算作是严重。

“宗政城主,在下是大理寺寺丞洛吟,此番前来乃是受圣上之命,肃清朝中旧案,相信这一点夏御史已经给城主交代过了。”

“自然,夏大人早先便拜访过府下,既然是要配合大人,下官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宗政杏英的态度不可谓是不好,反倒给人一种和蔼的感觉。用简析自己的形容词就是——面相好。

“城主,不知城主在监考当日可曾记得有没有什么闲杂人等出入贡院?”

因为总政杏英的态度,简析并不想在人际交往上浪费什么功夫。

不得不说,在某个人的熏陶下,简析已经练就了一身看人下菜碟的本事。

“这……我还当真未在科考之时看到过什么人出入贡院。更何况,在先帝登基之前,舞弊成风,先帝铁血手段整改方有今日之朝堂,实在是难以预料竟还能有此类案件发生。”

宗政杏英说这话的时候忍不住叹了口气,不知是在感慨还是在庆幸。

“先帝手段雷霆,宗政城主这样想,也是无可厚非。”宋凛能理解宗政杏英的想法。

但凡是用人命堆出来的教训,大安朝都不会再有什么人敢去犯忌讳。

尤其,是一国之君的忌讳。

“洛大哥,你对于科举的考试内容了解有多少啊?”

简析只能大概的去猜一猜那位前辈改革出来的考试内容,却没办法去了解个大概。

“科举共分为五级:县试、州试、会试以及殿试先帝改革,早已不满于先前的四书五经,亲自设定科举测项,考试时间为一门一日,县试只需考墨义、贴经,州试增加算学和策论,至于会试则增加了言技,至于殿试便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洛吟把自己了解到的科考的规矩说了出来,“不过,案件既然是在上苑城发生,自然是到不了殿试的程度。”

“洛大哥,你知不知道咱们大安的科举都是谁出题啊?”林媛儿因为是罪臣之女,并没有参加科举的权利,这也是林媛儿终身之憾。

“县试一般都是由城池的城主出题,州试一般是由吏部、礼部以及京兆府尹协同考量,至于会试和殿试,便是由左右两相以及圣上亲自考量题目。”

“所以近些年我大安朝的科举可以说是重重难关,这种程度下还能有一场大型舞弊案,可见来人之诡谲。”

“实在是抱歉,下官在上苑城中还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便不叨扰几位大人探讨案情了,不过若是几位大人有什么事情需要下官配合,下官自当尽力。”

宗政杏英见洛吟简析等人讨论的热火朝天,拱了拱手便要告辞。

“原是我等叨扰,城主自去便是。”宋凛回过神来,送走了宗政杏英。

“方正,把那几个箱子抬到隔壁偏屋去。”

上苑城富饶,城主府自然也不能说是寒酸,便是仆从便有百数,各司其职,人来人往。

“夏大人,有劳您一起参与调查了。”简析明白洛吟方才的安排是什么意思。

帝王嘛,不管史书上说的有多么好,实际上总是有疑心在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