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州舞弊案45(1 / 2)

“休息了这么多时日也应该休息够了吧。”简析正窝在房间里面看话本子的时候,洛吟突然出现在房间门口。

“怎么了洛大人,是有什么新命令不成?”简析抬眸看向洛吟。

“走吧,边走边说。”

不得不说,洛吟这个人实在是不见外。

“是有一件事,先前不是同你们说过咱们要一路南下,肃清旧案。”

“将风案若是要细细查下来,只怕是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下不来,因此少卿大人让我们先把这个案子放一放,交给底下的捕快衙役去查,咱们过两日就直接去茶州。”

“茶州?这是什么地方?”

实在是先帝他老人家太厉害,大安朝的疆域辽阔,国下面有州,州下面有城,城下面还有县。

层层下来,大安朝光是地名就完全可以出一本书。

“茶州顾名思义是以做茶闻名于天下,茶州其实和长安城相邻,只是你不常出门不太清楚罢了。”

“因此,茶州可以说是咱们的第一站。”

洛吟简单的把茶州的位置告诉了简析,“方才我已经告诉你兄长,让他早做准备了,毕竟是公中差事,他若是慢了一步,我也不好让众人等他。”

“多谢洛大哥,不过此次是有什么案子要查啊?”

听简析提到此事,洛吟表情忍不住凝重了些许,“这案子你应当也听说过,茶州舞弊案。”

“茶州舞弊案?”简析蓦地一惊,简析拥有原主的记忆,若是说旁的事情简析说不准还要去找。

可说是茶州舞弊案,简析还真真记得非常清楚。

这是一桩八年前的案子,也就是在永昌三十五年间发生的事儿。

原主对这个案子其实也没有什么太过于细节的记忆,不过在原主的记忆深处,其实是非常恐惧鲜血的。

当时的原主只不过才九岁,小孩子跑到街上玩,不料正巧看见断头台上的一幕。

所以也就被吓到了,至此根本就不敢去直视献血。

因此,对于简析成为了捕快这一件事情,简家人最开始的态度实在是震惊着的。

这也是简析为什么从不觉得简家人不会认不出自己的原因之一。

两人的性格完全相反,简析从不觉得,如果简析死后重生,就要模仿着原主的性子习惯行为方式生活一辈子。

这对自己不公平,这对原主更不公平。

简析从始至终需要适应的都只不过是这个时代而已。

说回茶州舞弊案,简析从原主的记忆中只可以推测出,这是一场大规模的舞弊行为。

再多的,也就没有了。

“洛大哥,你手头上有卷宗吗?”简析虽然觉得卷宗只是个参考作用。

可简析不得不承认,简析如果想要查这个案子,卷宗将是最重要的信息获得方式。

“卷宗有倒是有,你现在就可以看看,不过我们在动身之前要先拜访一个人。”

“谁?”简析一边看卷宗,一边好奇洛吟要去拜访谁。

“夏伯生夏御史,如果我们要查这个案子,就一定绕不开他。”

“御史台的人?我还以为你要找礼部和吏部的官员。”

简析也是了解过大安的科举制度的,其实大安的科举和简析学习到的历史大差不差。

“因为八年前最早发现这一桩案子的人就是夏御史,其实也不能说是发现,夏御史是揭发这一桩案子的人。”

“何出此言?”

“夏御史的儿子,虽不是惊艳绝绝的才子,可底子实在是不差,莫名其妙落榜,可不是要闹起来吗?”

“原本圣上是不信的,可谁让这夏御史一下子给说准了。”

“如今,夏御史的儿子在工部任职,也算是在机要处。”

两人说话的功夫,就已经到了御史台。

“下官见过夏大人。”夏伯生虽然是在御史台这种全朝上下都不讨好的地方,可惜夏伯生的官阶要比洛吟简析都要高。

正三品文官,和大理寺少卿是一个品阶。

不过,在洛吟面前,也不怎么敢摆架子就是了。

实权二字,要远远高于品阶。

“二位大人无需多礼,本官已经接到圣上旨意,定当配合二位。”

“那便有劳夏大人了。”洛吟微微颔首,夏伯生便带着两人去了一间空屋子里。

“这两个箱笼,分别是御史台存放好的当年考卷,以及当时学子们穿在身上的考服。”

“这些年来,定期都会有人养护,故而并无损坏。”

“此次茶州之行,本官也会同几位大人同去,还望几位大人莫要嫌弃才是。”

“不敢,两日后下官自会等待夏大人碰面,来人,将这两个箱笼搬到大理寺。”

拿到东西,洛吟也不欲与夏伯生客套,直接就让人搬着箱子回了大理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