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群盗出身的长安令,我的楷模啊!(求追读)77(2 / 2)

就算是长安城北城郭的普通黔首,因为见的官员多了,所以也会轻看长安县令。

而且,与其他的县令比起来,长安县令本该有的权责又被其他衙署侵占了不少。

就拿城中治安来说,长安县令可管,左右内史可管,城内外八个都尉可以管,九卿之一的中尉也可以管。

尤其是中尉,更是九卿,比长安县令高出数等,集议的时候,是要坐上首位的。

以上种种,就让长安县令成了大汉职责最重却又最难当的县令,非寻常人可为。

如今的长安县令义纵是去年才上任的新官,是近几任长安县令中最强硬的一位。

这义纵本是河东郡人生,出生于当地有名的岐黄世家。

可是,他自幼就对岐黄之术不感兴趣,反而喜欢舞枪弄棒,行事也是任侠放浪。

据说义纵十七岁的时候,甚至还与同伴啸聚山林,专门劫杀来往的行商和大户。

后来,义纵的姐姐义妁因为医术高超,善于治疗女人病,得到了王太后的重用,这义纵才被举荐为官。

从中郎开始,先任上党郡中县令,后来又担任长陵令。

在前两个县为官的时候,义纵走的是铁腕治县的路子。

按律办事、不避权贵、娴于杀戮……不只一次用雷霆手段打击当地的豪强地主。

正因这副酷吏的“嘴脸”,他才会被当今天子看中,拔擢为这最难当的长安令。

看来,天子是希望他能收拾一下长安县的豪猾大族,但这不是一件好办的事情。

不好办,那樊千秋今日来帮他办:长安令不敢杀的人樊千秋杀,长安县令不敢管的事樊千秋管。

“社尉,我等准备妥当了。”豁牙曾的话打断了樊千秋的思绪。

“好,我等过去!”樊千秋立刻发话道。

“诺!”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长安县寺的大门外。

这县寺是座占地极大的宅院,四面起有高墙团团围起,外人不得窥伺擅入,四周还有不少附属的房屋。

总之,这庞大的规模,远超樊千秋想象。

此刻,这县寺的门外站着一什的亭卒,手持矛戟,还算威武和健壮,看来是特意挑选出来的精壮亭卒。

县寺门前,有两根木质桓表【华表】,足有两丈高,专门用来引导黔首向天子或者官员进谏以及上言。

桓表的表身雕有龙纹和云纹,上插云形诽谤木,顶部有一承露盘,盘中立有一只神兽朝天吼,极威武。

樊千秋背着手欣赏着这两根威严华美的桓表,觉得非常熟悉和亲切:和某案门前的华表倒是非常相似。

因为这恒表,县寺的大门又称为恒门。

县寺门边,种着一棵槐树,树干绑着一面漆成赤色的大鼓,名曰植鼓或建鼓,专门给黔首言事击鼓用。

樊千秋眯着眼睛看了看,发现这植鼓已经被滋生的树藤缠满了,看样子应该是许久都没有人敲响过了。

无人击鼓,不是无人喊冤,恐怕是冤屈太大。

今日,樊千秋就要敲一敲这面鼓,喊一喊冤!

“豁牙曾!”

“诺!”

“去击鼓!”

“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