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长安长安!富者云端,贫者泥潭!(2 / 2)

自己既是市籍贾人,当然应该有一摊生意,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樊千秋的目光立刻瞟向了摆在案上的税书,果然就在最后一列看到了“市有货值三千钱”。

三千钱的货,只要能卖出去,这赋税的钱不就有了吗?

可是,长安有九市,自己这“营生”在哪座市场呢?

想了片刻之后,还是得让淳于赘这小老弟帮帮忙。

“走!与我到肆上看看,说不定就找到办法了!”

“这……”

“事不宜迟,你我现在就去!”

“诺!”淳于赘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于是,二人一前一后就出了门。

樊千秋不认识路,所以故意放慢脚步跟在淳于赘身后,以免露馅。

他一边在逼仄的闾巷中走着,一边有意无意地打探着周围的情形,耳濡目染,对大汉帝国的长安城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此时的大汉帝国在城市管理上仍然实行坊市隔离制度,也就是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离,更要实行宵禁。

而帝国的地方行政区划从上到下又分为“郡国——县——乡——里”,所以城市中的住宅区基本以里为单位进行划分。

一里管辖几十上百户人家,之下又按照“十户一什”和“五户一伍”来划分,各户相互监督,实行连坐制度。

长安内城和外郭共有一百六十里,各里的布局都狭长方正,住宅密集,更有里墙环绕,人们只能从闾门出入。

闾门对应的主干道称为闾道,其将一里分成左右两部分,分别称为闾左和闾右,两部分再又分出不同的巷道。

富户上户居闾右,黔首贫民居闾左,这两个词也就间接成了豪猾和黔首的代名词。

长安城内城的大部分区域都是宫殿、官仓和衙署,夹杂其间的少量闾里,住的都是勋贵外戚或者百官公卿。

至于黔首聚居的寻常闾里,则分布在长安城北城郭一带——这里也是大汉最热闹繁华的所在。

花了半个时辰,樊千秋跟着淳于赘穿过了五六个里,沿路经过的建筑布局,让这个外来者叹为观止。

每个里的闾左都是低矮的单房;闾右则是宅院,小的有日字庭院,大的甚至有三进庭院。

庭院中各类建筑的高度更是超出樊千秋的想象。

他早就知道汉朝建筑中有楼、阙、台、榭这些高层建筑,但没想到的是这些建筑竟然那么高。

六七丈高的二层楼和三层楼比比皆是,雕梁画檐,让人眼花缭乱。

排在一起的闾左和闾右,简直就是两个不同的天地。

让樊千秋想起了一个词——“折叠”。

这还只是普通上户的宅院,不知道那戚里、尚冠里和北阙甲第中的宅院,又会恢弘到哪种地步。

还有未央宫、长乐宫和建章宫……更难以想象是何等壮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其实也是同一个道理。

当这些复杂的情绪在樊千秋胸中不断翻滚的时候,走在前面的淳于赘停了下来。

“大兄,我们到东市了。”

樊千秋收回视线,向前方看去。

突然,他眼中闯入了一个巨物,这个巨物让他险些叫出声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