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球队合练那些事30(2 / 2)

预备队名单公布后,张杨训练之余观察过这些队友们的训练、围观过队友们打球,这三人确实是全队除了德罗赞外最强的。

塔图姆擅长突分和反击;米勒虽是白人但运动能力不错,善于冲抢和近距离投篮;基夫运动能力比较差,很擅长投三分。

张杨之前从托马斯那里了解过,预备队一般情况下不要11年级球员,11年级时如果还未进主力队,基本上已经被球队放弃了,最多被安排到主力队的候补队伍当中。

但主力队那边的候补和预备队候补又不一样,预备队候补是真的候补成员,有球员生病、受伤、被放弃,就由候补成员顶上;主力队如果有球员出情况了,一般会选择预备队成员顶上,主力队候补实际上等于陪练。

伯克简单的讲了一下战术,就开始带着队员们分组训练。

战术手册周四已经发了,他不觉得有多少队员能看会,讲解效果估计也不大,还不如直接实操,这是他多年来的经验。

伯克和俩训练师一人带一个5人组,进行战术跑位训练。

战术其实很简单,像以德罗赞为核心的队伍,其他人主要是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拉开空间给德罗赞单打,让前场球员有更好的冲抢机会。

以基夫为核心,想办法给基夫拉开空间,让基夫投。

以塔图姆为核心,反击的时候跟进队员选择合适的线路,阵地战时把空间拉开接应投篮或接应攻框。

防守端训练就更简单了——盯住自己防守的对象。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战术,第一次合练,大部分人表现一塌糊涂。

进入预备队之前,大家打球的习惯都是进攻时招手要球,拿着球就往里钻;防守时所有人眼睛都盯着手里有球的那个,经常一堆人收在篮下附近。

于是乎,约翰逊一年一度最头大的时候又到了,看着队员们训练的表现,他表情臭得不行。

让他稍感欣慰的是队员们现在都愿意配合训练。

9年级时,还在新生队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桀骜不驯,谁都不服谁,每个人都想要证明自己,毕竟他们在初中时都是各自学校数一数二的篮球高手。

那时候压根没培养战术素养的条件。

但度过新生赛季,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天才后,他们开始接受现实,当然他们没有放弃篮球,他们踏上赛场还是想要赢,还是想要通过努力得到更多机会……想要给自己的高中岁月留下一段回忆。

这就是作为学生最单纯最美好的想法。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战术训练表现都那么拉垮。

约翰逊看了一会儿队员们训练,眼睛停留在张杨和德罗赞那一组,他听托马斯说过,这两人在街头打3对3的时候配合得还不错,过去几天也看到了两人时不时的练几组双人配合。

今天的训练中,两人的配合也是约翰逊看着最舒服的。

不仅如此,约翰逊还看到张杨在训练间歇把4位同组队友叫到一起讨论战术,只可惜另外3人似乎不愿意接受一个新来的、且实力不咋滴的转学生的建议,没起到什么效果。

但约翰逊没从张杨脸上看到生气或者其他负面情绪……他对张杨的评价又高了一分。

早上11点半,第一天的合练草草结束。

别说教练组,连张杨都对训练表现不满意。

但第一天嘛,很正常。

他提出建议后队友们不接受,他其实也郁闷,但这时候他就会在心里反复默念托马斯那句话——身体素质好的球员,还有战术意识,是很难得的事情。

这么想,他也就不气气了。

下午,他和德罗赞继续训练。

到了第二天,康普敦高中预备队迎来新赛季首场热身赛,对手是同城学校,自由公园学院。

早上张杨照常训练一小时,但后面就没有训练了,只在早上和队友们又进行了一堂战术跑位课,训练的感受依旧一言难尽。

下午1点半,约翰逊带着队员们进行热身。

看着大部分队员嘻嘻哈哈地聊着天,热身非常敷衍,约翰逊也没说什么,训练师已经教了要怎么热身,不好好热身的那就不好好热身吧。

球员和球员之间的差距,除了天赋,还有这些细节上的东西,尊重他人命运。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敷衍,那个打棒球的就不一样。

约翰逊看到张杨很主动地在找训练师帮忙做热身准备,而且,他还发现张杨要求进行的热身项目,比球队要求的还要更多!

似乎很专业!

对此,他只能猜想张杨打棒球的时候也是像打篮球时一样努力、一样爱钻研,只是没什么天赋……对托马斯怨念再+1。

而且张杨不只顾着自己热身,还拉上德罗赞一起,不过德罗赞和其他队友不同,很愿意接受张杨热身方面的建议。

除了德罗赞跟着张杨一起热身,还有一个主动凑上去跟着热身的厚脸皮……

……

……

算上凌晨那章,难得的一天写了万字,每天多写点,存稿,练手速,为上架做准备~求月票推荐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