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孩子长大了(2 / 2)

少年郎睡眠质量就是好,明明有心事,但张杨11点还是困得不行,沉沉睡去,第二天6点刚过准时醒来。

起床后,他照常去公园练球,今天只有他一个人,德罗赞昨晚就说了今天要帮他舅舅整理报纸。

9点半他回到家洗了个澡,10点入往常一样先是去厨房帮忙,来客人之后和也往常一样招呼客人、前台收钱……

今天预约的客人来得都挺早,下午1点的时候,已经没有新的客人了,还没吃完的客人也只剩两桌。

一直在观察儿子的杨静来到厨房对老公说道:“沉,杨杨长大了啊!”

张沉应道:“是啊,静,不知不觉杨杨都15岁了,我们也都40岁了。”

杨静眼睛一瞪:“你觉得我老了?”

张沉:“……”

逗老公太有意思了,杨静偷笑了一下后说道:“我们开始准备午餐吧,等会儿托马斯教练就要来了。”

张沉:“你真的打算让杨杨去康普敦?那不是什么好地方。”

杨静:“杨杨第一次这么郑重其事地和我们商量一件事,我们需要考虑他的想法,那里虽然不是什么好地方,但杨杨也不是那种爱出去鬼混的孩子,他练球这么专心,加上学习,他也没多余的时间出去鬼混,你早上和托马斯教练打电话聊过之后不也觉得这位教练还不错吗?当然我们还是得和托马斯教练当面聊聊之后再做决定。”

张沉点点头,认可老婆的说法,开始备菜。

他们俩夫妻,看起来是杨静主导这个家,但遇到真正的大事的时候,做主的还是张沉,儿子去哪念书这件事,对他们家来说毫无疑问是大事。

下午两点,约好的时间到了,托马斯带着德罗赞、安迪-唐来到张杨家。

张沉和杨静热情招待,张杨也在一旁帮忙。

德罗赞这个扭捏的吃货跟来,不出张杨预料,但安迪也来了,他很意外。

打招呼寒暄后,张杨问道:“唐老师,你和托马斯教练认识?”

安迪-唐,父母二战时逃难到美国,二代华人,出生地、国籍都是美国,理论上可以去竞选大首领,不过他的父母还是坚持中国传统思想教育,他还是把中国视为祖国,张杨父母来到康普敦没多久就认识他了,双方都视自己在异乡、视对方为同胞,很快就熟络起来,5年前张杨来美国入学时,在隐山中学担任体育老师的安迪-唐帮了很多忙,有了人情往来,关系更好了。

安迪应道:“托尼是我大学同学,他知道我和你们家关系好,觉得叫上我可能会增加招募成功的概率……我们大学的时候都是篮球队的,不过我们4年一次上场机会都没有,准确的说是我们没进过大名单。”

托马斯嘴角一抽:“安迪,这种事情就不用说了吧。”

安迪:“哈哈,是因为有两个篮球天才在,觉得丢脸吗?你都这岁数了还在乎这个……不过你真的那么看好杰克?先不说他已经15岁了这时候才开始打球会不会太晚了,他的战术天赋有那么惊人?”

张沉和杨静集中注意力,听托马斯的回答,张杨也好奇对方对他的评价。

托马斯沉吟了一下,谨慎措辞:“15岁不算晚,奥拉朱旺上大学才开始打篮球,你可能很难理解,有他那样的身体素质,还能战术意识,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托马斯说得很含蓄,但所有人都听懂了。

美国身体素质最好的一批人,肯定是黑人,那些人里面大部分人的脑子怎么想的……在座所有人确实都很难理解。

张沉和杨静本来打算先吃饭,吃得差不多了开始聊正事。

但话题到这了,他们直接开始和托马斯聊关于张杨去康普敦高中的事情。

主要是张杨的住宿安排、训练和比赛以及学习时间的分配、学校的治安情况等等。

托马斯认真解答,好的坏的都说了,没有夸夸其谈也没有敷衍,是什么就说什么。

安迪帮张沉和杨静补漏,张杨主要负责听,德罗赞主要负责吃。

一番交谈下来,张沉和杨静总的来说很满意。

不过杨静还是准备再考察一下,问道:“杰克如果去了你们那里,能成为主力吗?你能保证他能有稳定的出场时间吗?”

托马斯犹豫了一下,他想要先答应下来再说。

但他最后还是坚定摇头:“我不能保证杰克一定能打得有多好,他需要先打磨技术,需要去预备队甚至新生队锻炼,需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被拒绝了,杨静却露出笑容:“你这么说,我放心了很多,如果你毫不犹豫地答应会给杰克主力位置,那我一定会拒绝你,那样一个主教练,要不就是没有原则,要不就是不择手段把学生先骗回去。”

说着杨静转头看向张杨,问道:“杨杨,如果我不同意你去康普敦,你会怎么做?”

突然被问到,张杨没有立马接话,而是想了想,说道:“如果不能去康普敦高中,我会执行我原本的计划,先通过训练提升实力,在新学年争取进入半山腰高中校队,在低级别比赛中锻炼一年,争取在明年夏天转学去CIF第一级别学校。”

俩夫妻又对视了一眼——孩子真的长大了啊!

高兴的同时又有些感伤。

杨静小小的纠结了一下后做出决定,对儿子说道:“既然你想要走这条路,那就别留在半山腰高中浪费时间了,想去就去吧,不过你学习不能落下,至少得考上大学……”

……

……

求票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