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赛珍珠纪念馆(1 / 1)

在南京游览时,想去探访一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大学旧址,在翻看地图的时候,旁边一个地名让我眼前一亮:赛珍珠纪念馆。

赛珍珠是位美国女作家,她因为敬佩清末BJ的名妓赛金花而给自己取了这个中国名字。她父亲是位在中国传教的美国传教士,赛珍珠出生不久,父母就带她来到了中国,主要成长的地方是在江苏镇江,家里还请了私塾教她中文,所以她的汉语水平是非常的好。25岁时她嫁给了一位美国的农业学家,并在1921年29岁时来到了南京,一起在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执教,赛珍珠主要教授英语文学。1931年,40岁的她完成了小说《大地》,这部小说主要是描写中国普通农民的生活,并于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后来还曾任美国作家协会主席,1973年3月6日,赛珍珠在美国逝世。

赛珍珠对中国这方水土和中国普通民众,都充满了热爱之情,大概是她从小就和中国的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的缘故吧;她将中国称之为她的养育之国,但是她的直言不讳让她在民国政府和49年以后的中国政府两头都不太讨好,甚至美国政府都觉得她有点点“亲共”;能像赛珍珠这样,搞得几方都不太欢迎的人,恐怕也是少有吧。1972年中美之间关系解冻,当时她满怀希望申请想回中国来看一下,但是却被拒绝发给签证;1973年82岁,她带着遗憾去世,她穿着中式的旗袍下葬,她的墓碑上只写了赛珍珠三个汉字。

赛珍珠纪念馆就是他们夫妇两个在金陵大学教书期间,一家人住过的旧居,位于现在南京大学校园内。我也知道现在的大学管理严格不太好进,但是仍然抱着一丝侥幸,来到了南京大学的正门。果然看到学校的管理还是很严格,实行一人一卡的出入制度,门房里还有个门卫看着;要是以前,我可能就打退堂鼓转身走了,但是现在一是我脸皮也厚了,被拦住了,大不了转身再走;二来不进去看一下,我也不甘心。看到旁边有个学生,我就若即若离的跟在后面等他刷卡,闸一开我就紧走了两步,但是闸很快就合拢过来,我也不管不顾往前一冲,门卫也没有阻拦,就进入了校园。

赛珍珠的旧居位于南京大学校园内西墙边,是学校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一栋两层的砖混小楼,保存还算完好,现在是JS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居旁边有维修班工房,有个设备机房,还有一个什么维修中心之类的楼房,围绕着故居种了一些树木;小楼的西南角有一尊她的半身雕像,这是2012年才放在这里的,作者是镇江籍的工艺美术大师朱庆棠。小楼是坐西朝东的,东面有一个四根柱子支起来的门厅,门厅上方是一个小的阳台,除了这个小阳台以外,整栋小楼再没有其他的阳台;正门有个木质的小纱门关着,我拉开木门,木门上挂着的一个铜铃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里面并没有人回应。从玻璃向里望一望,看到有个桌子上放着“签到处”,看来这里也是有开放参观的,可能今天不凑巧吧。

在网上搜了一下,赛珍珠纪念馆有一个公众号,里面有小楼内部的介绍,还留了一个电话号码,告知如果需要参观的话就打电话预约,这样才能安排进入校园;但是我打了好久这个电话都是忙音。

在很久以前,我就看过赛珍珠的一些传记,也看了以她的小说《大地》改编的电影,电影里一群高鼻子洋人穿着中国的服装,演绎中国农民的故事,还有点挺搞笑的,但是对中国农民的感情是真挚的。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她对中国和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农民的热爱使我印象深刻。时间已经久远了,我都已经忘记了她和南京的关系,这一次无意中找到她的旧居就过来看一看。

坐在小楼旁边的台阶上,天阴沉沉的,还有点凉,围着小楼一圈的树木有好几个种类,大的看起来也有一二十年了,但生长的并不整齐,横七竖八的,加上周围机房的衬托,这栋小楼显得有点荒芜和孤独,可能多年以来,南京大学的校园格局有了一些变化吧。尽管今天没能进入小楼参观,但能在这里看一看坐一坐,缅怀一下这位使我深受感动、无比热爱中国的美国女作家,也会是我南京之行最大的收获之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