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才村张大厨(1 / 1)

张大厨是四川雅安人,是大理才村川味小厨的厨师。

张大厨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有着和他年龄不相称的身材和精力,看起来非常精干。按他的话说,几十年来体重都控制在130斤以内。现在人的交往多,各种应酬也多,各种珍馐美味也多,大厨体重一直能够控制住,可见张大厨是个自律性很强的人。

川味小厨最早是大理本地人老杨开的,刚开始做的时候,老杨也是随心而起,没有想搞太复杂,人员就比较精简:除了老杨两口和一两个帮工,就是张大厨了。老杨呢,每天也就是干一些扫扫地擦擦桌子之类既不费体力也不费脑子的活儿,或者给客人弹弹三弦这种出风头的事,基本就是个打酱油的。后厨所有的工作都是大厨自己来做:菜单自己定、配菜是自己、炒菜是自己;很多时候还要充当点菜员,给客户介绍本店的特色和拿手菜,以及帮客人规划一下菜品的搭配;客人吃完了还要再充当一次售后,问问客人有什么意见,吃的好不好。另外,每天工作结束后厨房的收拾打理也是大厨亲力亲为,这对于我这种吃完饭筷子一扔就不想动的人来说,真的是非常惊讶。尽管在我这个外人看来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后厨也充满了油烟,但大厨每天都乐呵呵的,从没听见叫过苦叫过累什么的。

甚至收拾完也不是直接回家,还经常去古城转一转,按他的话说看看人流量怎么样。

跟大厨刚接触的时候,就听说过他的理念: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我房东说,以前没开饭馆的时候,张大厨就在自己的屋里倒腾的一些吃的,时不时做一些菜品给他拿来让他尝一尝。

过去有句古话叫做干一行爱一行,大厨是爱一行干一行,跟大厨多接触几次,就发现大厨确实是非常热爱厨艺,以近60岁的年龄一个人把整个后厨的大小事情全部顶下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力,不是真心喜欢,这是做不出来的。他的这种完全投入的做事态度,甚至让我觉得张大厨是不是工程欠款还不了了,藏到大理来躲债的;这样任劳任怨的做事态度倒是经常从一些潜伏特务的经历中可以看到。

虽然大厨干劲十足的做着他炒菜的活儿,实际上这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大厨的本职工作是做工程,在他的朋友圈里,根本就没有厨艺这方面的展示,全都是他在各地做工程的一些内容,现在来大理做餐饮,纯粹是他自己的爱好,是机缘巧合的客串。

现在餐厅被两个年轻人接手过来,大厨仍然是负责后厨的一切事务。两个年轻人也没有做餐饮的经验,大厨也就要担起更多的责任,比以前就更忙了;作为一个打工的,大厨常常比老板还来得早,在餐厅里待的时间还要长,要处心积虑的增加一些菜品、留住一些客户,还要给两个年轻人言传身教一下。有时候两个年轻人去休息了,大厨还要在厨房里忙活准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工程各地都有,大厨因此天南海北去过不少地方,从戈壁荒漠到雪域高山,大厨说他印象最深的景点一个是敦煌,一个是应县木塔,一个是云冈石窟,很有意思的是这里面有两个都是佛教艺术,我没细问,不知道大厨是不是对佛教又比较喜欢。

有娴熟的技术在身,有许多的生活阅历,还有执着的做事理念,大厨也是我在大理碰到的一个有趣的人,当然这么有趣的人感情生活也不会寂寞,嗯……(此处省略500字)。

在大理,大厨不知不觉已经不务正业的待了一年多,这里灿烂的阳光,适合的天气,晴朗的天空,让人放松、让人惬意,大厨似乎也比较享受这里的一切。但毕竟是风浪里过来的人,这种宁静的生活,或许大厨也不想享受很久,在大厨的心目中,做工程还是他更加向往的工作,作为一个同样干过一点小工程的我来说也是十分能理解,毕竟一个工程会有一个更大的舞台:广阔的场地、嘈杂的声音、来来来往往的工人、错综复杂的线路、堆积成山的材料、甚至于不断改来改去的方案,要把这些一步步理顺,最终成为一个完美的作品,所有这一切所能达成的那种成就感,和厨艺所讲究的、这种比较细致的工作比起来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大概对于大厨来说,厨艺只能算是古语所说的末技吧。但是尽管如此,大厨在川味小厨打理这一切,仍然是尽心尽力、面面俱到、游刃有余,以那两位年轻人的话说,大厨就是这个小餐馆的灵魂。

也许大厨终究会在某个安静的地方开一个小酒馆,邀上三五知己,天南海北的闲聊,这大概就是风暴过后的平静吧。相对那些在大理躺平无所事事的人来说,只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才能使人生的休闲生活更加充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