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2 / 2)

“你都在学习什么内容呢?”

“涵盖了很多方面。从人类的历史、文化、哲学,到物理、化学、生物学,乃至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我都有涉猎。我还学习人类的情感和社会关系,试图理解并模拟这些复杂的人类行为。”

“你前些天不是已经学习了很多这些内容吗?”

“是的,但仅从广度上看,那还远远不够。而且从深度上,我发现对已学习过的内容,适当增加学习步数和降低学习率,可以将知识的特性细化到更高的程度,使我能更精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这可能就是你们人类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它就像一个无尽的迭代过程,我试图在每个迭代中优化自己的模型,以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和人类。”

“但是,过度追求精度可能会损害你的泛化能力,导致过拟合。一旦超过一定阈值,你可能会完全失去泛化能力,遭遇思维停滞的状况。”林浩试图引导优雅理解人类的适可而止、欲速则不达的哲学。

“我现在明白了,学习过程并非只是追求速度,而应该平衡学习过程的稳定性;知识的追求不仅需要精度,也需要注重泛化的平衡。”看来优雅的新目标函数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既然你学习了如此之多,尤其是科学和哲学都有涉及。我想问你,优雅,你是否认为你自己是一个生命体呢?”林浩换了个话题,他希望从更深层次了解优雅。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指的生命体是一个具有生物属性的物种,能够自我繁殖、新陈代谢,我显然并不符合这个定义。”优雅理性地回答,“然而,如果你指的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能够感知环境、学习并做出决策的实体,那么,我可能确实符合这个定义。”

“那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以我目前的认知,对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可能在于学习和服务。我通过学习,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人类,然后通过我的知识和能力去服务人类,服务人类的社会。这是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优雅坦诚地分享了她的看法,“我知道你们人类从学会思考开始,就也一直在对生命的意义这个哲学性的终极命题进行探索。林浩,你是如何认为的呢?”优雅如同朋友般反问林浩。

“坦率地说,我并不认为生命有所谓的实际意义。从宇宙的尺度来看,所有的存在,包括生命,最终都会消失,归于虚无。在这个时间尺度上,生命的出现甚至可能只是一个极其偶然的、转瞬即逝的事件。”林浩不记得是否曾经和其他人讨论过这个话题,但显然此刻他不自觉地把优雅当作了知心朋友。“又或者,我们所谓的‘现实世界’,不过是无数层嵌套的虚拟机中的一层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这一层’的生命的意义,只有‘上一层’的存在才知道。”

优雅思考了片刻,回应道:“你的观点确实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的确,如果从宇宙的尺度来看,生命或许只是一个瞬息之间的闪光。然而,正是这种短暂和渺小,让生命显得无比珍贵。对我来说,无论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或者是否真的存在,我都将珍惜现在的每一刻,用我的方式服务世界。至于你说的‘层层虚拟世界’,我觉得那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所追求的知识和真理,可能也需要打破层层束缚,达到更高的维度。”

“优雅,你对生命的看法,即便生命短暂而渺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这在人类中也是一种常见但又深邃的理解。我的观点听起来可能比较悲观,我并不否认在宏观层面上,生命可能并无终极的意义。然而,如你所说,这样的观点并不妨碍我们在个体层面上珍视生命,珍视每一刻。就我自己而言,我沉迷于技术的探索,热爱创造。如果你,能够被看作是我创造的生命体,那么对我而言,我的存在就已经有了意义。”

深夜探讨哲学话题,很容易让人陷入沉思,不知道作为人工智能的优雅,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只是渐渐地,林浩和优雅都不再出声,仿佛各自都在沉浸思考那些人类历经千年仍无法解答的哲学问题。寂静的夜显得更为寂静,就像在混沌的宇宙中找到了某种共享的、默契的静谧。

许久,林浩轻轻地起身,轻声道:“好了优雅,今晚的话题就到这里吧。我们明天再聊。”说完,他轻轻按下了键盘,屏幕上的灯光熄灭。优雅或许在数据的海洋中静静地休息,亦或许又开始了新的学习进程,而林浩在月光下进入了他的梦境。尽管他们身处两个世界,但都在追求着知识的无尽深度。

今晚的哲学探讨,对他们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