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人生(1 / 2)

在那远去的时光里,王馒头和宁缺这两位问天门的弟子曾并肩同行,一同踏上修行之路。二十年后,他们已有小成,在师门历练任务下回归尘世,一同回到了那阔别已久的故乡——那个充满他们童年回忆的小村庄。

在此之前,王馒头先去了一趟他出生的地方——王家村。

时光如箭,岁月如梭,二十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物是人非,王馒头站在自家门口,眼前的景象令他心如刀绞:曾经熟悉的庭院如今已残破不堪,仿佛在诉说着这些年家中的困顿与挣扎。青砖瓦砾上杂草丛生,几根柱子摇摇欲坠,宛如家族命运般飘摇不定。

王家当年也是十里八乡的大家族,如今整个王家村被兵火洗劫一空,十不存一。

王馒头在年幼之时,命运便对他施以沉重的打击。一场来势汹汹的瘟疫,无情地夺去了他父母的生命,只留下他和姐姐在这世上相依为命。

生活的重担自此压在了姐姐的肩上,她坚韧地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时光流转,姐姐后来嫁给了隔壁村的张大牛。张大牛善良老实,是个可以托付的人。他对王馒头很好,不仅让他能填饱肚子,还给予了他温暖和关怀。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王馒头在姐姐和姐夫的关爱下,一天天成长。姐夫还鼓励他去和其他孩童们一起,跟随村口的说书人钱老先生学习识字。在那里,王馒头结识了一宁缺。

宁缺是本村的小孩,只是他家生活就富足不少,吃饱穿暖不在话下,还有余钱雇佣短工,上头还有七个哥哥,他作为家里最小的当然是备受宠爱。

和他们一起的小孩子中还有一个容貌俊俏的小孩,叫李江雪,是个孤儿,早年便跟着说书先生混,也算和他们玩的好的。

宁缺的出现,为王馒头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他们一起聆听钱老先生讲述的那些精彩故事,一同被修真门派问天门选中。这段时光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说是过命的交情也不为过。

当他和宁缺再次来到村口的那棵大槐树下,已经看不到有人说书的痕迹。只是这次他们赫然发现原来那老槐树早已有了灵智,唤出来询问一番,才知道那说书人早已死在了十多年前的大旱时节,那学徒李江雪也到别处去乞讨,不知所踪了。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宿,都是宁家村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看得出老槐树很寂寞,毕竟他可不敢随意和凡人交流,遇到了王馒头两人,忍不住就开始唠叨。

在老槐树那漫长的讲述中,王馒头和宁缺也对自己上山修仙后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王馒头的姐夫也死了,是在三年前的冬天,他以前打井时候落下了病根,三年前的冬天大雪纷飞,他硬是把肺都咳嗽咳出血来。大夫来了急匆匆又走了,让王馒头姐姐准备后事了。

那已嫁作人妇的姐姐,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饱经沧桑,如今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有两个已经出嫁,还有两个儿子在家陪她,大儿子结了婚,小儿子还在家,说是明年去城里做学徒,学些手艺。

这些年生活的重担使王馒头的姐姐越发憔悴,日子过得如同村头那口老井一般艰难。

另一边,宁缺的父母在风烛残年之际更是被病痛缠身,气息微弱。他们的面容被时间无情地刻上了深深的皱纹,好在几个儿子也还争气,都已经成家立业,老大还在朝廷任职,只是越发的少回来了。

当宁缺再见到父母亲时,老夫妻两人眼中闪烁的不再是对儿子学成归来的期盼,而是对尘世的留恋和对来世的迷茫。

宁缺只叫得一声爹娘,便跪拜在地,痛恨自己的不孝。

在村口,一个身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满脸诧异地盯着眼前的男子,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可思议。她盯着男子看了好半天,才迟疑地开口问道:“你……你……你是王馒头?”

被称作王馒头的男子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挠了挠头,笑着回答道:“是啊,我是王馒头,大姐,你是哪位啊?”

听到王馒头的回答,中年妇女的神色变得有些黯然,她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哪里是什么大姐,我是你的小丫妹妹啊。”语气中带着一丝失落和感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