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刘局长44(1 / 2)

在前往法国之前,吴楷文先去了一趟电影局。

虽然接连两部电影都不在国内拍摄,甚至连故事背景也不涉及国内,但姿态要做足,怎么说也是去欧洲三大为国家刷脸,给足上头面子,在不涉及底线的前提下上头自然也会对你优待。

多了几十年经验的吴楷文比现在活跃的这群所谓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要清醒得多,别扯什么艺术不艺术,不管混哪个圈子,谁是老大,什么事不能碰一定得拎清楚了。

不信看看张园,几年前拍了部《XX杂种》,借着电影肆意宣泄情绪,挑战审查底线,结果被禁导,今年2月才解封禁,通知都还贴在电影局的告示栏上呢。

吴楷文路过时看到那则通知,有种张园是鸡他是猴子的荒谬感。

今天是刘局长亲自接见,去年《疯狂的石头》能过亿,时任刘副局长就是主要推手之一,他也在今年二月份成功当上了局长。

不过这会儿刘局长正在接受采访,而且门还没关好,声音都传到了外边。

“我认为所谓‘地下导演’不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新生力量,往往不太明白电影生产规律,拍出来的片子赔了本就会给投资方的信心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在搭建国产电影产业化的初期,会严重挫伤投资方的元气。”

嗯?

这说的还是张园那伙人的事?那么几天的采访本身就是带着政治任务的。

果然,记者接着问道:“电影局解除了对张园的禁令,是否也在关注这一群新生力量?有资质的电影厂还会投拍张园的电影吗?”

刘局长说:“我们支持一切有利于电影事业发展的力量,只是目前还没有收到张园导演向电影局申请拍摄新片的任何报告。我们也希望张园能回头是岸,把自己的位置放准确了,不要将自己隔绝于中国电影的大团体之外。”

对于电影局对“地下导演”封杀一说,刘局长则表示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很多年轻导演根本没有将新片在电影局通过正常手续报批、审查,两者没有任何接触,也就谈不上封杀一说。

刘局长最后说:“某些导演总以为产业化就是要把电影推到不讲艺术的地步,这是一种偏颇,我们要打破旧的观念,国家的电影产业化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们这一代人正式退休和被淘汰后,可能才会真正实现。自己内部都不团结,怎能在国际上共同维护中国电影的产业形象?”

啧啧,虽说这话说得有点不要脸,可谁让人家是正确的的呢。

就像姜玟拍《鬼子来了》被禁五年,禁导时间到了,姜玟上电影局拿解封证明,电影局那边的反应则堪称业内教科书,“禁令?什么禁令?我们从来没有对你发过那个东西啊!”

就没见过那么不要脸的,姜玟气得转头就走。

吴楷文可不想莫名其妙的被盯上,所以关系一定得搞好。

记者离开后,吴楷文被秘书请进了办公室。

刘局长是北影毕业,自身也有不俗的编导和摄影能力,临近60被提为局长,也算是对他几十年来坚守在电影系统的一种肯定。

办公室里除了两书架的书,几柜子文件和几张照片,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

当吴楷文的眼睛落在办公桌上,看到一本集邮册,立刻明白刘局长有什么爱好了。

“小吴啊,坐。”

刘局长热心的招呼着,让秘书去倒水,然后问:“这次来是要筹备什么新片?你那第二部疯狂电影要拍了吗?”

被修改过的《疯狂的赛车》年初时就投了剧本,电影局已经通过了,作为电影审查委员会主任的刘局长自然也看过,对这部延续了前作风格并吸纳香江元素的电影他还是比较看好的。

从大方向上,这可以算作是两地文化交流的典范,至少现在国内的电影导演里,能主动做到这一步的并不多,而且以内地为主香江为辅的更是少得可怜。

吴楷文接过秘书递来的水杯,双手端在手里,“这次来是向您报备一下,过两天我要去法国了。”

“法国?哦,戛纳。”

刘局长不是真忘了,而是在等吴楷文自己提及,就像现在这样,他才有名正言顺的借口去问:“《女巫布莱尔》,那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