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明危矣!”35(2 / 2)

  大概是觉得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也为着靖难的缘故,将朵颜、泰宁、福余三卫地给了兀良哈,九边的防线较之洪武年间,反而往内地缩了一步。

  不过,在朱棣活着的年代,这也不算什么问题。

  而且他重新构建了防御体系:在嘉峪关外置哈密、沙洲、赤斤、罕东四卫,用以屏蔽西陲。[1]

  之后仁宗和宣宗皇帝加起来的十一年,并没有再行开拓边防。

  而瓦剌,则在慢慢养精蓄锐强大起来。

  然后,时间来到了正统年间。这十四年变化就大了!

  正统八年,瓦剌拿下了哈密卫:过程简单粗暴,就是带兵冲过去杀了一通后还把人家首领母亲妻子等统统抓走,表示要不听话就全家上路。

  瓦剌就此控制了哈密卫。明朝这边未有反应。

  正统十年,瓦剌又如法炮制,也先直接跟沙洲、赤斤、罕东表示:我想跟你们联姻做朋友。如果不想跟我做朋友,还有个选择,我干掉你们。

  见哈密卫‘被友好’后,明朝毫无反应,这三卫也很识时务的选择了跟瓦剌‘约为婚姻,交结深密’。

  于是正统十二年后,当年朱棣设置用来屏蔽西陲的四卫,倒确实是屏障了,但是人家瓦剌的屏障!

  瓦剌已经成功把大明当年设置的堡垒,变成了自己的前线。

  那么这一仗,是必然的,也先雄心勃勃势在必打!

  而此时的大明呢?

  不但丢掉这些卫所,剩下的边疆军事也腐败不堪。

  连王恕这种刚入朝的官员都知道,各级官军(毕竟邝埜之前的兵部尚书徐晞都是因为讨好王振上来的),都擅于中饱私囊,侵吞军饷。甚至连边关所划给的军垦土地,都能被他们倒卖出去。

  王恕是个很刚的人,他没有说什么普遍问题,他直接指名道姓,说大同的镇守太监郭敬、彭德清就肆无忌惮领头这么干。

  而这两个,都是王振派到边关去的亲信。

  “陛下请思,若此时瓦剌进犯,大明军士如此虚空懈怠,战事会如何不可收拾!”

  姜离垂眸:她知道如何。

  史册之上,瓦剌分四路进犯大明,然后明军——四路全败。

  “故而臣恳请陛下,勿要懈政,专于国事!”

  王恕唯一庆幸的事情就是,王振忙于讨好陛下无暇干政后,陛下点了于尚书接任兵部尚书。

  他也知道,于尚书当真是焚烛继晷,日夜不休在亡羊补牢:逐一摸排边境各镇的真实战力,细细斟酌如何调兵而动。

  可陛下呢?居然连朝都不上,国事全然不管。

  如何对得起天下臣民!

  姜离看着激愤的王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