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蛇打七寸(1 / 2)

  **

  饶是兴安带着心事,往后宫里走了一趟,也令他很是感慨。

  他回到奉天殿外后,并没有立刻进门,而是在一旁等着宴散——

  礼部尚书刚出门就被兴安拦住了。

  兴安特意抽身出来,不只是讨好皇帝给后宫传旨,更是要跟这些朝臣们通气:好好干活,现在王振可不能出来!

  锦衣卫指挥使还是王振的狗腿呢,现在只听皇帝的,根本不跟他们接触,显然只是收缩势力等靠山出来。

  这会子王振出来,大家一起去死好啦!

  于是金英与礼部尚书郑重叮嘱:务必把这件事办漂亮,按照皇帝的旨意,写一道上佳的诏天下书,做到皇帝今日提起的‘故兹诏示,咸使闻知。’别带着情绪搞什么消极怠工。

  其实朝臣们也急于跟兴安公公通个信——

  陛下今日怎么了?脾气这么暴躁?说实话,虽说原来王振也总是把人搞到诏狱去,但甭管陛下实际知不知道,明面上都是不知情,都是王振‘矫旨’‘擅权’‘私自戕害’。

  可这次是陛下亲口下令的。

  说句不好听的:遮羞布都不要了,这得心情多恶劣啊。

  兴安叹气:他倒是知道陛下不行的事儿,但给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说啊。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些时日朝臣应该就明白了。

  于是现下他只能含糊说:陛下龙体不安,心情郁郁寡欢非往日可比。

  路过并竖着耳朵的吏部尚书王直立刻心道:你乱讲!我坐的最近,看到陛下连吃了八个粽子!

  这是身体不好?

  老王尚书深深叹口气:他是朝堂上真真正正的老资格:永乐二年就中了进士,还帮太宗起草过圣旨。跟他比起来,连其余几部尚书都是晚辈。他是实实在在走过了太宗、仁宗、宣宗三朝。

  但这第四朝,让他觉得比前三朝加起来都头秃。

  老了啊。

  王老尚书一脸秋风萧瑟地往官署走去:希望真如兴安公公所说,陛下今日出格之举,是因圣体违和的偶然。

  不要再犯了。

  *

  若是四朝元老王尚书能看到此时殿内的画面,一定会觉得心塞——

  朝会赐饭后,姜离也没立刻放郕王走,留他喝茶。因吃了粽子,上的是陈皮山楂岩茶用以消食。

  喝过茶,姜离说起了废除殉葬事的后续。

  是的,一定得有后续。

  一道圣旨,甚至是只有一朝帝王坚持的废殉,效验不足。

  史册上英宗临终前提出废妃嫔殉葬,确实是推行了。可惜之后还有王府,甚至是勋贵人家想要名正言顺令人殉葬。

  比如,都到了成化十年,辽王朱豪墭还敢直接上奏,要求把病故儿子无所出的妃嫔送下去殉葬,好在被成化以‘先帝不令嫔妃殉葬,你也不许’给拍回去了。[1]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