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不行21(2 / 2)

  乾清宫。

  东暖阁里有张桌子,专门用来安放妃嫔敬送之物。

  临近端午,上头摆满了各宫的心意:夏日多用的手帕、荷包、扇套,以及跟端午佳节挂钩的五色长命缕、细纱缠的纱粽、艾草编的小老虎……还有各色点心匣子。

  诸嫔妃想见皇帝,也不能青天白日就往乾清宫跑,多是派贴心的女官或是宦官,带着茶点来送与皇帝,又要拿出自己的体己钱来,收买御前传话的宦官。

  “这可真是贷款上班了。”姜离不由替她们心疼起来。

  大明的妃嫔,跟很多朝代不同。大约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后族强势,自太宗文皇后(朱棣的徐皇后)后,后妃绝大部分都是出自民间。*

  基本不会出现什么贵妃是将军的女儿,皇后是尚书的孙女之类的世代贵族的女子入宫。

  也就是说满宫妃嫔,顶多出身于小康小富之家,是没什么银钱能让她们带入宫中的。

  所以姜离看她们还要自掏腰包给皇帝送东西,就很心疼——

  带入下,就是辛辛苦苦北漂人,每天打卡考勤(晨昏定省守着做妃嫔的规矩)挣得工资,为了拿项目还得倒贴钱。

  然而大明后宫的职场,却是容不得人不卷的。

  姜离从现代而来,“卷死了”是很多人放在嘴里说的口头禅。

  但在这大明的后宫,不卷,甚至哪怕尽力卷了,但运气不好只得宠而无子嗣——就是死,真正的,物理意义上的死。

  姜离打开了贴着长春宫封条的点心匣。

  “她们争的哪里是恩宠。”

  “是命啊。”

  *

  夏日阳光粲然。

  高淑妃倚靠在窗畔榻上。午后阳光斜斜切进来,晒不到她却能晒到她身旁的一只摊开睡觉的狸花猫。

  猫的皮毛被晒得略微烫热,摸上去是令人舒心的温度。

  她边伸手轻轻顺着猫的脊背抚摸,边轻声对身边贴身宫女说完了那句她当着众人没有说完的话——

  “皇帝若不好了,咱们余生,也不过是与先帝的诸多嫔妃一般,等着殉葬罢了。”

  高淑妃是最早一批进宫的妃嫔。

  正统六年,张太皇太后下旨选秀,令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符合条件的,十三至十五岁女子入京待选。

  她就是这样进宫的。

  只是她入宫的时候才将将十三岁,太皇太后也挺喜欢她,就先做了太皇太后的女官。

  因此高淑妃是这宫里最懂宫规,也最清楚宫闱中的那些尘封的,带着血腥气森然旧事的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