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各有所托13(2 / 2)

  半年吗?

  也够了。

  他二十四岁中进士出仕,至今已有二十六年。

  无论这些年发生了什么,他总还记得二十四岁出仕之初所立之志:“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1]

  于谦的手指碰到腰间金钑花带,只觉得冰凉。

  殿内温暖,其实并不是腰间官袍所系的金带冰凉,而是——他的血热。

  “臣领旨。”

  字字重若千钧。

  他领的不是升任正二品尚书的旨,而是——总掌天下军制,守卫大明万里山河与百姓子民的旨意!

  *

  见果然她所预料的那般,都不用王振去死,只要他不碍事,于谦就肯接任兵部尚书,姜离倒是默然了。

  其实若是换个善于自保的朝臣,在如此情形下只怕不会答应,或是阳奉阴违混混差事:现在朝上(尤其是兵部)是堆烂摊子,谁去收拾都要格外吃力不说,还有很大的可能吃力不讨好——等王振一出来,只怕没有功劳反而有罪。

  可姜离知道,于谦是会去尽力而为的。

  就像史册上的他,在朝堂上站出来,担起重任说出‘绝不南迁守卫京城’,并且去请郕王朱祁钰登基稳定人心。

  以于谦的心性清明,想来也知道这是埋下了怎么样的隐患,很有可能有朝一日被冠以‘迎立藩王’的罪名而至性命不保,身败名裂。

  但于谦还是这么做了。

  他的心思便是他对郕王朱祁钰说的那样:“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在大明生死存亡之际,总要有人来担风险,谋国不谋身。

  姜离看着眼前的于尚书,忽然想到‘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句话,有时实在是令人痛恨的精准。

  6688能够感知到她的情绪,此时略微困惑:明明是达成了她想做的事,但姜离怎么反而……有些难过。

  *

  军国大事有所托后,姜离平了平心情,又转向了依旧在一旁泪汪汪的郕王——

  朱祁钰还在为“王公公感动”中,就听皇帝点了他的名:“还有内府十库,从前也是王振管着,如今他虔诚跪佛去,自不能再沾染这些金银俗事。”

  “金英与兴安又是刚换上来的,只怕不妥当。”

  “郕王弟代朕监管几月,理一理账目交给朕。”

  朱祁钰:诶?

  何为内府十库?

  是与国家财政库(国库)相对应的宫廷财政库,也就是‘内帑’,可以理解为:皇帝的私产。

  十库几乎囊括了皇宫中所有的财政开支——比如内承运库,专门贮藏皇家金银珠宝;广惠库,贮钱钞等;广盈库,存有各色绫罗绸缎;内供应库,则是各种米面粮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