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请辞11(1 / 2)

  何况邝埜在史册上也是惨,朱祁镇御驾出征,不但自己走,还带走了大半朝廷重臣。

  邝埜作为兵部尚书,哪里能落下他?

  要知道,邝尚书今岁已然六十五岁高龄,在现代哪怕延迟退休,他都到法定退休年龄了。

  结果在明朝还被迫随军出征——真的是被迫,他反复谏过皇帝不要草率亲征,结果皇帝不但执意速速御驾亲征,还特意把他捎上一起(邝埜:……)。

  而被迫随军途中,他这位兵部尚书对战事的所有意见,都被朱祁镇当成了无用的耳边风不说,堂堂国防一把手,甚至被王振当面指着鼻子骂道:‘腐儒也敢妄谈军事,再说宰了你’。

  而到了那时候,邝埜也实顾不得惧怕王振了,梗着脖子坚持:“为了江山社稷,我哪怕死也要说!”

  然而,以死相逼也没用,朱祁镇还是不理会,邝埜依旧被王振赶了出去。

  于是,邝老尚书只能在军帐中跟户部尚书(财政部长)王佐两人对着哭,最后……一起哭的两位尚书,也一起死在了土木堡之变中,尸骨无存。

  子孙唯以生前落发与衣冠冢安葬。

  当真是货真价实,倒了死霉了。

  而在这条一切都没有发生的if线上,邝埜正是因在兵部苦苦撑了太久,瓦剌又有大举进犯之势,这才屡屡上书请调于谦回京。

  实在是掌不住了。

  *

  如今,姜离预备让于谦掌兵部之余,也给邝尚书他老人家找了个去处——都察院。

  都察院,掌弹劾百司,辩明冤枉,朝廷风纪等事(大约相当于现代□□工作)。

  其一把手左督察御史,跟兵部尚书一样,也是正二品的官位。

  现在的左都御史,是妥妥王振的人,只按照王振的心意,随意揉捏百官。正该换邝尚书这种谨慎老成的人上去。

  他这个谨慎性子,无事也不会找旁人的麻烦。

  而让他找麻烦的人,必是他有证据对方犯了错的人。

  也算是两全其美。

  姜离期待望向于谦,只等他点头。

  *

  于大人来做兵部尚书!

  朱祁钰震惊过后,心底涌上一阵难以言明的喜悦。

  他是朝堂小透明,不碰权柄,但不代表他不担忧朝局——

  是,只要大明朝还在,就少不了他的富贵闲王。

  可他到底姓朱,国亦是家。

  他心底是很清楚,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

  让王振这么折腾下去,朝中净是谄谀贪腐无能之臣,能够明哲保身不助纣为虐的就已经是铁板钉钉的大好人了。再加上如今四起的叛军、一场场的天灾,以及那来自关外日益强大的瓦剌的威胁……

  外忧内患,实难让人乐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