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对比实验(1 / 2)

方晓青站在讲台上,深吸了一口气,令心情平和下来,开口:“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一直以来我都有些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今天要与大家交流的就是其中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把“大毁灭”后幸存的婴幼儿称为第一代人类,难道我们不应该把那些存留下来抚育婴幼儿的青壮年称为第一代人类吗?如果没有他们,幸存的婴幼儿无法存活,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鉴于此,也是为便于叙述,姑且称那些存留下的青壮年为祖代人……

我们都知道……大毁灭后,遗存下来的那一批人没有家庭。他们组成的社会就仿佛是一个大的幼儿园一样。每一个居住点都是一所幼儿园。几个青壮年作为保育员,抚育这些孩子。随着这些孩子的长大,幼儿园就自然就变成了小学,再过了几年,就变成了中学……那批婴幼儿也就是我们的祖先,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晚年的回忆录中都写下了这一点:祖代人也就是那些抚育者,似乎就是凭空就消失了,甚至可以认为是如同收到指令一般突然间离开了……

从回忆录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共同点:

1.无论在哪一个居住点,第一代人类都称呼抚育者为老师;

2.祖代人性别模糊,回忆录中都未能清晰地描写出老师的性别;

3.祖代人性格趋同,都是不苟言笑,认真细致,勤劳善良,永远穿着灰色的工作服;

4.祖代人消失的时间都是在第一代人类14岁至16岁之间,也就是“大毁灭”后十五年左右;

5.祖代人除了抚育教养基本的生活技能之外,也教授基本的读写算术及自然科学知识;

6.祖代人消失之前都有类似的仪式,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都会带领孩子们到最近的大学遗址或者图书馆遗址去游玩;

7.祖代人……”

看着中心讲台上的方晓青条分缕析地侃侃而谈,张华不由得点了点头,他既欣慰又羡慕……

欣慰的是,自己的学生在考古学术研究上沉得下心,已经颇有建树了……自己脸上也有光啊!

羡慕的是,人家的孩子怎么培养的这么优秀,自己的孩子怎么天天一副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懒散相?

不过,方晓青也有缺点,那就是太瞻前顾后、畏手畏脚的,这么样的性格其实不利于做学术研究……想到这里,张华不由得又摇了摇头,他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的印象大多是不太懂人情世故,而方晓青非常与众不同,她却是太懂人情世故了,是那种令人心疼的懂,是市井小民的那种人情世故。这与正在做报告的方晓青形象反差极大……怎么会在一个人的身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