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不待扬鞭自奋蹄112(1 / 2)

转眼已经是月试的第二天。

滁县陈家。

“唉。”

薛大老爷看着手中的试卷,摇了摇头,忍不住道:“此子志气不小啊,只可惜……”

正感叹着,眼角看到了房间里垂头站立着的刘富贵。

于是缓了缓,吩咐道:“阿财,取二十两银子给富贵。”

“是。”

一旁的阿财应下,然后从兜里掏出了一张二十两的银票,转递给了刘富贵。

“谢老爷赏赐。”

后者见状,先是跪地磕了个头,然后才忍着欣喜将银票接在了手里。

“嗯。”

薛大老爷微微点头,道:“起来吧,你日后就在学堂里好好待着,随时将李涉的……和蟠儿的情况传递于我。”

“是。”

刘富贵应着站了起来。

薛大老爷又道:“行了,你可以回去了。”

“小的告退。”

刘富贵躬了躬身,退步出了房间。

等人走后,薛大老爷将李涉的试卷摊开在了书桌之上,再一次从头看了一遍。

完事后,笑着对阿财道:“你来看看这试卷,之后告诉我有什么感受。”

“是。”

阿财应声上前。

小心的翻看了一番之后,回答道:“李公子知识扎实,试卷上竟无一处错漏,只是这天下局势并不是小人这等卑贱之人可以分析的,无法给予评价。”

薛大老爷摇了摇头,道:“这里又无外人,你不必顾及那些,难不成我还会因为几句逾矩的话,把你送到衙门里去不成?”

阿财闻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李公子所答与当下之人皆是相像,相比是能得范山长喜爱的,只是这诗……”

说着,翻到最后一张卷子上。

块块荒田水和泥,

深翻细作走东西;

我本亦解韶光贵,

不待扬鞭自奋蹄。

李涉当时本意是想写景,可华夏写景的诗实在是太多了,从一月到十二月,若是想要选择,那基本可以做到首首不一样。

但在他落笔之前,忆起自己刚才所写的那些吹捧的话语,心里不免有些别样的滋味,然后稍一思索,决定将他曾看到的一位现代作家的诗给抄了上去。

看完之后,阿财若有所思的道:“小人觉得李公子这诗写的却有点儿意思,感觉到好像藏了些什么东西,不过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跟着抬起头来,带着些打趣,道:“然后就是李公子这手字,在小人看来,或许还需要再练习一段时日。”

“哈哈!”

薛大老爷听了瞬间大笑,无所谓道:“字这个东西嘛,他李家的情况你我又不是不知,一个月的时间能写的如此已是好的了,至少看上去比蟠儿的让我省心多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