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6(1 / 2)

夏日太阳的炽热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空气被地面蒸得使人憋闷,热浪随着南风一波一波的袭来,持续的高温让整个大地像笼罩在一个大的蒸笼。农村那会还没有普遍通电,即使通电也不正常,每到这个时候,每户人家会将家中的竹床,凉垫、芭蕉扇都要冲洗干净。竹床该修的修,凉垫该补的补,芭蕉扇该换的换,以便纳凉时使用。

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会在巷子口、晒谷场、桥上都摆满了竹床。大部分都是闲着的老人和小孩,早早地将竹床拿出去,占着有风口的地方,备于晚上好纳凉。老人和孩子们,早早地吃完晚饭后洗澡,好给在生产队干农活的父母腾出空间纳凉休息。凉风习习中,听老人们讲那些老故事,什么牛郎织女、水母娘娘水淹泗州城,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有时一觉醒来,身上盖的单被已被露水淋湿了。

夏夜乘凉,是一天疲劳最好的休憩方式。夕阳虽已西沉,空气还略显燥热,但晚风是柔和的,轻轻的拂过人们光滑裸露的背面,洗刷着人们忙碌一天的疲惫。平躺于凉床之上,手持一把芭蕉扇,享受着一天仅有的快意人生。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屋里的温度还是那么舍不得离去,闷热的空气让在屋里的人满身流汗,大人们不得不赶快吃饭、冲澡,走出屋外去纳凉。

从铁匠铺回来夜已渐深,这种天气,铁匠师傅只有趁着清早和傍晚气温稍微凉爽的时候才好干活。回到家中,家里人都已经摆好竹床拿着蒲扇在竹床上,孩子们仰望着天空,看着数不清的小星星,它们像一只只正在眨眼的小眼睛,给黑色的天空披上了美丽的花衣裳。有些大人们,三个一群,四个一组,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聊天。张家长李家短,今天哪里发生的传闻,就在这里传播着,说到好的事情,便爆发出一阵阵欢笑,说到伤心的事便长吁短叹,还有的谈论前古后今,俨然一个个指点江山的风流人物。

夜晚,萤火虫到处飞舞,青蛙呱呱地叫着。晚风阵阵吹起,夏露随风飘散,整个野外空间飘落着阵阵凉意。人们燥热的身上,顿时感到一阵凉快。很有古诗“银烛秋光凉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意境。

孩童时代,物质匮乏,没有体育器材,同村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用打勒砖、抽蒋独头、推铁圈等代替体育活动,玩的花样虽然简单,但也自得其乐。因为玩得开心,跑来跑去,运动量很大,经常将洗过澡的身体,弄得浑身湿透,总是迎来大人们的训斥。骂归骂,根本无法阻止孩子们的疯狂。那时的文化娱乐生活接近于零的时代,大家在蹦蹦跳跳中借助各种传统游戏度过童年时光,

在禾坪,新华静静地躺在竹床,用眼睛追逐星星的流光,用耳朵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格外清晰,思绪也变得宁静而安详。伴随着微风的呼吸,一天的疲惫和喧嚣被渐渐带走,取而代之的是平静和宁静。

今天纳凉场地,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黄龙县城过江大桥的修建。黄龙县城有一条黄龙江穿城而过,将县城版图大致划分成东西两块。解放初期,在南下解放军的帮助下,黄龙建起了黄龙桥,改变了两岸不通桥的历史。一直到80年代以前,黄龙桥仍是一道木结构可移动开合浮桥,仅能通过轻型车辆,客车要通过必须在桥头全部落客。在黄龙江水涨或水退严重时,浮桥会因升高或降低过多而不能通车。导致黄龙县东西两岸以及与周边县城交通被隔断。

为了改善出行条件,打通发展壁垒,黄龙县几任领导想在黄龙江修建一座公路桥,但在当时要建造一座公路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历经几任领导也都只停留在设想阶段,再者前十年的革命运动,很多建设工程都停工,大家都忙着搞运动,经济建设落得个无人顾及,碰到想干实事的领导,项目正在要落地的时候,也都因为各种困难而搁浅。

这次听说新来的县高官县革委会主任张经天是位实干型领导,走马上任就花了两个月时间下基层调研道路交通状况。老话讲的好,要致富先修路,真正要把一个地方的经济搞活,交通就是先行条件,交通都是闭塞的话根本就谈不上发展。黄龙县要想发展,想把交通搞通畅,黄龙桥是绕不开的拦路虎。革委会主任张经天经过两个月的调研,充分了解到了黄龙县人们对于出行的迫切需求。出于黄龙县的长远发展规划,张主任下定决心要把黄龙县两岸的交通拉通。在县委常委会上张主任力主以发展为导向,以数据为依据力排众议拍板修建黄龙公路大桥。

新华这几天在铁匠铺就听师父金城提起过县里面修桥的事,县里搞这么大的工程肯定少不了县里各个农工巧匠的出力。晚上纳凉听大家议论才知道政府已经开始开展摊派工作了。

那时候农民劳动一天只能得到几角钱,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黄龙人修路搭桥的愿望。要想完成这样体量的大工程,单靠政府的财政支出是远远达不到资金要求的,于是政府动员广大群众集资建桥。上面政策是鼓励广大群众自愿集资,但落实到各个公社各个生产大队,就是进行摊派。具体到每一户的政策就是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就出劳动力。在政府的鼓励动员下,黄龙广大群众筹集资金6.6万元,加上当时的黄龙县县委、县政府划拨的17.34万元,建桥的启动资金就算有了着落。于是黄龙县政府成立指挥部有序开展项目的推进。在那个年代要建造一座公路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是黄龙群众筹集资金、自己出力修建雅兴大桥,目的就是想圆几代人连通东西两岸的梦想。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万众一心,要用血肉之躯浇铸出发展之桥、希望之桥。

根据公社的摊派方案,新华他们家里人多多家里条件一般,于是选的是出劳动力的方式。如果是出劳动力,按照公社的方案,他们家要出两个青壮男性劳动力,王书求也在为这事苦恼。这就类似古代打仗征兵,按说都是父亲带长子出征,但是新华现在跟着金城在铁匠铺学艺,金城是县里面知名的铁匠师傅,过去的的话是按照大师傅计工的可以带一个小工。也就是新华能跟着金城作为匠工过去。这样的话一是手艺上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另一个就是工作稍微轻松点且能得到更高的工分。

新华如果不作为家庭出工劳动力,那么往下轮就该是建华随父出征。参与这种大工程,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要跳过老大让老二去,这话书求还不怎么开这个口。孩子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做父母的如果一碗水端不平,孩子可能内心就会有想法。但是一个家庭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一碗水端得平平整整,尤其子女多的家庭,这就要看做父母的怎么做工作了。农村普通父母可能就是简单粗暴的以长辈身份进行强制命令,有水平的父母就会尽量做通子女的思想工作。书求相信,自己要指令建华顶新华的位置出征,建华也不会讲半个不字。可是书求不想让孩子们心里上有什么疙瘩。

这天晚上,书求趁着家里人都在外面乘凉,把建华单独招呼到边上。两父子挨着坐在村子口小溪边上,书求卷着旱烟,建华盯着流动的溪水,等着父亲开口。

“建华娃,县里面准备修建黄龙大桥的事情你都听说了吧”,书求卷好旱烟,点燃深吸了一口,边吐着烟圈边说道。

“我听说了,这是好事,要想富先修路嘛!”

“是好事,只有把路修通了,才能谈下一步的发展”,“为了咱黄龙县的发展,现在县里面是有钱的捐钱,没钱的出力。咱们家的情况,只能是多出几个劳动力”,书求讲到这,看了看建华,又接着道:

“按照县里的方案,我们出劳动力的话要出两个人,按说应该我和你大哥新华去,因为你金城叔是作为能工巧匠参与的,他作为大师傅,可以带一个小工做帮手。我想着让你哥跟着你金城叔一起,不算我们出力的名额,这样他经历这种大工程手艺能得到锻炼和提升,也可以挣更高的工分。”

“大哥不去的话,那打算让谁去呢?”,建华心里其实已经知道父亲的意思了,却仍然故意这么一问。

被建华这么一问,书求愣了愣,他能明显感觉到建华话语中的带着一丝丝抵抗情绪。

“老大不去,老二去,老二不去老三去。如果你不去老三更不会去,再者老三终究年纪小了点,就算虚报两岁,过去他身体也吃不消”,“建华娃,这事按说应该新华去。不让新华顶这个位置的理由刚也跟你讲了,我也是站在咱们整个家庭的角度考虑的。当然这么考虑对新华更为有利,他手艺能得到锻炼,活也会相对轻松一些,而你这边就要受点委屈吃点亏。对我而言,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有些时候也不可能一碗水绝对端得平,希望你能理解父亲。”

“爸,我理解你的决定,既然您已经做了决定了,我服从您的安排。”,“爸,其实也不是我不乐意为家里做贡献。你应该了解我的,我志不在此,我想参军,想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发展历练。我最近跟满强哥打听了,今年秋季征兵我们公社会有几个名额,满强哥答应帮我去争取下”

“娃呀,你想当兵的梦想我知道,上次你跟我提过,我也打听了,并不是做父亲的不为你的事上心。你先跟我到工地上去,后续有征兵的名额,我会跟公社领导去争取。”

子女多对一个家庭来讲,是好事也是坏事。人多确实力量大,但是子女多,做父母的就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孩子的感受。而孩子内心都是敏感和脆弱的,做父母的疏忽可能就会在孩子内心泛起涟漪。而且每个孩子的天性不一样,有的小孩生下来就惹人喜欢一些,有的孩子性格粘人些,跟父母走的近一些自然也讨人喜欢一些。而的小孩从小性格要强脾气倔强,在孩子多的情况下,相比较而言父母就会稍微疏远一点。这些都无可厚非,人的天性使然。但要真讲起来,书求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全身心的爱,都是发自内心的为孩子们考虑的。

今天这次谈话能把话将开了,父子之间也少一些疙瘩。之所以单独拉老二把话讲开,还有一层意思是不想让自己留遗憾。老六的离去一直是他心中的疙瘩,自己一直认为自己愧对老六了。前几个孩子自己还有时间和精力照看,到了老六就基本上放任着没怎么管。也正是因为平时疏于管教也才会发生上次的意外。自己的孩子就是心头掉下的肉,老六小小年纪,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没有好好感受过父母和家里亲人的爱就离这个世界而去。这一直是书求心中的痛。

这次大桥的修建,有成百上千的类似王书求这样的家庭,克服各种矛盾和困难,义无反顾的积极投入这项能改变当地发展面貌的重大工程中。

整个建桥队伍由黄龙县各个公社摊派的3000个劳动力组成。基本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其中石匠、木工、铁匠、篾匠、运输队各200人。建桥工程宣布开始后,这批人马立即到岗。很快黄龙县群众第一年筹集的6.6万元资金到账,总工程师和技术员万也拿出建桥方案。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有条不紊的推进。

王家铺和廖家湾这段时间也格外闹腾,跟这火热的天气相形益彰。大家都忙着收拾东西去县里报道。新华母亲这边忙前忙后帮着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孩子收拾行李。他们这一去,一时半会回不来,除了带些日常用品还需要自带被褥带几身换洗衣服。新华母亲把自己能考虑到的都准备了,当然不可能考虑的非常全面,实在没考虑到的只能到时缺啥再请假回来一趟。

打包好行李,差不多就要动身出发了。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王书求对这个家庭多少还是有点放心不下。昨天晚上就跟妻子交代到半夜,临走时把老三老四老五拉到身边。

“你们几个都听好了,我们和你们大哥二哥出去这段时间,你们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淘气贪玩,要照顾好满弟“

“尤其是老三爱华,大哥二哥不在家,你要有做哥哥的样子,做妈妈的好帮手,做弟弟们的好榜样”

此时村里的广播已经开始催促了,书求和两位儿子背起行囊,大步迈出家门。妻子带着孩子们在门口目送他们往公社的集合点而去,心中充满不舍。

各公社的人员当天上午出发,中午就都到了县里。紧接着县里面举行了誓师大会,完毕后大家就都按照分配到地点安顿好住的地方。那个年代,人们群众的服从意识强,基本能做到令行禁止,大家乐于讲奉献,以奉献社会为荣。正是因为广大老百姓的这种素质,才能有如此高效的动员能力。

第二天紧张的工程就开动了,随着建桥方案的敲定,施工也有序展开。建桥的第一步是打桥墩的基础,而要在水中施工,如何阻挡水流是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难题。第一道程序,首先用篾匠编的三角状粽子笼,里面装大鹅卵石,它重量大,稳定性强,几百名农民把装满鹅卵石、周长33.3米的粽子笼掀下河,用它在黄龙河里形成第一道挡水墙。第二道程序,篾匠把篾条编成蛇皮状,里面塞满小石头,能阻挡水的渗透,挡在粽子笼的前面,这次声势更大,号子喊得震天响,被农民掀下河的蛇皮笼激起一丈高的浪花。第三道程序,篾匠把篾片编成细细密密的笼,名字叫被单笼,隔水能力更强,用它覆盖在蛇皮笼的外面。

早就准备好的7台抽水机“怒吼”起来,这是政府筹备的,是工地上唯一的现代化机器。虽然抽水的速度快于河水渗透的速度,但是水不抽干是不能挖泥土的。面对这样的难题,还是农民有妙招,他们使用晒垫,因为它密不透风,挡水没问题。晒垫铺在被单笼上,问题来了,晒垫薄,下面紧挨河床的部分被水冲得翻转,漏水的就是下面部分,该咋办?对策是用人力让它贴紧被单笼,可是,谁下去?几米深的水加之水流湍急,一个不留意很可能就会被水给卷走。

现场工程部指挥员现场征集志愿者,建华跟着父亲站在队伍前面,第一个踊跃举手报了名。建华虽然平时是个利己主义者,但在大是大非上,尤其是需要表现出英雄主义踊跃献身的时刻,他总能感觉到一种使命的召唤一般,会有一股热血涌上心头。在建华的积极带动下还有另外两个小伙子也报名下河,他们三人跳进湍急的河中,手脚并用,让晒垫贴紧被单笼,上面的人们赶紧用石头泥沙填下去。解决了漏水难题,水抽干了,也为下一步施工做好了准备。

建华的这次积极参与攻坚克难的举止,让大家很快就都认识了这名平时不苟言笑的小伙子,指挥部的领导也对他刮目相看。开始这几天的工作强度大,身体还没怎么适应,所以会感觉格外的辛苦。建华和父亲住在一个工棚,新华跟着师父金城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工棚。虽然离得不远,但劳累了一天下来,大家基本上都是倒头便休息,没有多余的精力走动休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