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决意下江南,破庙平诸禅29(1 / 2)

安内必先攘外?

石少康听到这句话,莫名想起了光头。

攘外必先安内。

既然光头说的是错的,那林辅国说的应该就是对的吧?

不!

不是这样的!

石少康沉声道:“攘外还是安内,其抉择不应该出自我们,而应该出自百姓。

江南府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等王师久矣!

是,我们等个两三年,四五年,等天霜国式微,等江南府放松警惕,然后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完成我们的目标。

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是成功了,百姓呢?

这几年里,会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会有多少人在绝望之中死去?

林相,太尉,不是我石少康鲁莽,只是朕一想到朕的子民任人鱼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朕就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朕,尔等百官,于百姓而言犹如父母家长,孩子年幼被人欺辱,难道我们就干看着?

太尉,朕要领兵征讨江南!胆敢起兵对抗者,九族皆诛!

一个月,一个月之后朕要进军樊城,以樊县、金城县、湘水县三县为据点,辐射整个江南府!”

太尉挠头:“陛下,非打不可吗?江南易下,可其他几个府,难免有唇亡齿寒之忧。”

林辅国也看向他,想要他再考虑考虑。

石少康摇头道:“此次我意已决,江南反就平江南,两淮反就平两淮,天下皆反那就平天下!

大夏之江山,容不下国中之国!

两位卿家为朕守好京兆府、河西府,基本盘不乱,大夏就不会亡。”

太疯狂了。

林辅国和窦武感觉脑瓜子嗡嗡的,他们不是没想过解决江南府的事情,只是再怎么想也不会走这条路子,一个弄不好就是整个大夏狼烟四起。

他们担不起这样的责任,也不敢带着大夏去做这样的冒险。

偏偏他们遇到了石少康,一个看起来有些疯狂的皇帝。

“既然陛下下定了决心,那就打吧!

河西可调兵两万,京兆府再出兵两万,再从燕云调兵两万,西凉府调兵一万,出兵七万。

不过领军之人,陛下可有他选?”

大夏有八十多万军队,其中大部分都部署在西凉、燕云、河西三府,守护大夏北境安宁。京兆府作为京都所在,也有不少军队拱卫四周。

所以要调兵基本都是从这几个府调动。

至于领兵人选嘛..

不是窦武不信任皇上,实在是打仗这种事情吧,最怕就是外行领导内行,嗯,还是不信任的问题。

石少康想了想,也不打算挑动两位爱卿的神经了,直接问道:“太尉有中意的人选?”

窦武想了想:“晁擀如何?”

石少康挑眉,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朕听说晁擀与太尉有仇,太尉居然推荐他吗?”

窦武脸色黑了黑:“老臣与晁擀,私仇也,推荐他为大将,为公也。并不冲突。

晁擀乃是荆南人,作战勇敢,性格强硬,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因此不被众将喜爱。

不过江南之事,正是需要这样一个莽撞人才能破局。”

石少康点头:“倒是朕小瞧了太尉。

朕为主将,晁擀为副将,如何?

仗他打,功劳也归他,朕主要是为了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减少江南百姓的损失。”

窦武与林辅国眉来眼去的,最后一齐点头,窦武道:“陛下爱民如此,老臣佩服。只是陛下万金之躯,万不可立于危墙之下。

大夏扔在风雨飘摇之中,若是陛下出了危险,往后的路可就难了。”

石少康笑着回应道:“爱卿放心,朕会爱惜自己性命的。”

...

三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比如说江南各大家族,谁是有可能拉拢的,谁又是必须要铲除的,谁是墙头草,谁是茅坑石等等。

薄暮之时方才散会,石少康换上常服,跟随窦武一起去了太师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