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融民工(1 / 2)

4月初,津市,周五晚上11点,气温5°C。

许唯意穿着风衣在机场出租车等待区排队,冷风吹在脸上竟有些刺痛,感觉再等一会儿说不定自己腿都要冷得失去知觉了。

终于排到了,还没等师傅下来帮忙拿行李箱,许唯意举起箱子迅速放进出租车开着的后备箱,然后关后备箱、开后车门,一步跨进车里,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时间不超过5秒钟。

“师傅,去昆仑酒店。”许唯意坐在车里搓着手,感觉有了暖气终于活过来了。

“姑娘,第一次来津市吧?这边温差大,您早上和晚上得穿薄羽绒服。”

许唯意这才注意到司机是个五十多岁的当地人,说话的调调像极了那个人,让她不由自主回答了司机的问题。

“以前其他季节来过。这次来之前查了天气,想着和我们那温差不大,没想到风一吹,比我们那冷多了。”

“您周末来津市玩吗?”

“来办公。”

许唯意说完开始打开手机开始编辑邮件。来机场前还在单位赶报告,本想着机票订晚点,能在这次出差前把手上工作暂时弄完,未来七天天的培训不会被其他事情打扰。结果下午7点临走看了眼邮箱,发现银保监局又发了一个让做交叉金融风险排查的通知,要求周一把报告加盖行章送到金融局。领导批示让她牵头汇总报告……

一路上许唯意已经想好了分工,从通讯录上查好了各相关部门的对接人,在飞机上也把说明邮件编辑好,心想着现在抓紧先发邮件发信息,通知大家明天加班整理数据,争取周六上午完成数据收集,下午各板块写出来初稿,这样周日上午她可以把总体报告写出来给雷总,按照雷总的修改速度,周日晚上能定稿,周一早上可以给大老板汇报,顺利的话中午就可以走用印流程,不耽误下午下班前送到金融局。

加班遇上去外地培训,又是一个双重暴击的周末。

肚子传来咕噜声,中午加班忙的就没吃饭,本以为可以在飞机上好好吃一顿,结果飞机遇上了气流,晚餐没发,改送了一个汉堡。许唯意觉得有点饿得慌,在出租车上就着冰凉的矿泉水吃凉透了的汉堡,一个汉堡吃下去,刚暖和起来的身体又变得透心凉了。

吃完汉堡,许唯意在车上开始给各部门联系人发分工表和说明邮件,幸好司机师傅开的平稳,不然看着晃动的手机真要晕车了。

联系完最后一个同事,一抬头,许唯意发现出租车稳稳地停在昆仑酒店门口,忙用手机扫付款码,“师傅,早就到了吗?不好意思啊,刚才没注意。”

“刚到一会儿,年轻人少看会儿手机,老低头对颈椎可不好啊。”司机收了钱,下车帮忙把行李箱拿出来放好,关上车门开车走了。

许唯意看了眼手机,12点,正好,这个点困得可以立马睡觉,不至于因为出差认床辗转反侧睡不着。

拿到房卡,许唯意坐电梯到酒店12楼,先观察了一下逃生通道位置,这才刷卡进门,装好防盗链,把箱子往地上一摊,自己也瘫在了床上,开始回复上飞机之后没来得及回复的各种工作群信息。

工作群全部回复完,许唯意看到微信里张扬发来的信息:大忙人,上飞机了给我发信息,我去机场接你啊,带你到我的地盘吃香喝辣,等你呦。

许唯意看看时间,12点半,决定不打扰张扬了,给她发了个信息:今天航班到得晚,我先回酒店了,明天上完课下午去找你,定好地方,本吃货来啦。

洗漱完,已是凌晨1点,困意来袭,许唯意定好早上七点的闹钟,摊在床上沉沉睡去。

金融民工的一天,终于过去了。

周六,早上七点整,手机铃声响了半天,许唯意从床头柜上摸出手机,看了一眼,挣扎着起床,洗澡换衣服、收拾培训资料、带上笔记本电脑、在餐厅吃饭。七点四十,离培训开始还有二十分钟,许唯意收拾停当直接去酒店会议厅,找到自己名字的桌签,坐好后打开电脑看邮件,然后开始写昨天那份天降的“交叉金融风险排查报告”。

培训老师是一位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的金融风险领域专家,具有金融风险人的特质:准时、严谨。上午的培训8点到12点,中间休息10分钟,上课、休息、下课时间精确到每一分钟,讲的内容也是严格按照课程表上的内容。在这种大咖面前许唯意不敢搞小动作干私活,只是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打电话和几个同事对接了一下报告资料。

好在过去三年她接手了不少这种临时性的官方报告,分工安排已经轻车熟路,报告格式也烂熟于心,所以占用不了太多时间,比较棘手的是数据收集,有些数据通过行内系统不能直接提取,需要让同事赶回单位调取后台的台账数据再分析汇总。

自从研究生毕业以后进了B银行总行,许唯意深切体会了什么叫一入银行成加班狗,从此周末就远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