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表意54(1 / 2)

这日赵卓并未着人送礼来,他是亲自带着礼物来公主府的,礼物有两份,一份送给馥阳,一份送给“沈苓”。

馥阳轻摇着团扇,一会儿瞧瞧左边的“沈苓”,一会儿瞧瞧右边赵卓,“沈苓”垂眸细细品茶,赵卓与馥阳谈笑间却不时抬眼瞟向“沈苓”,馥阳不由扑哧笑出了声。

赵卓被馥阳笑得有些不好意思,讪讪问:“殿下为何事发笑?”

馥阳道:“九王子这般想见阿苓,带着厚礼巴巴跑到我府里来瞧个没完。”

赵卓面上一红,笑道:“到贵府来除了要看看沈大人,其实我还另有一事请殿下帮忙。”

馥阳来了兴趣:“何事?说来听听。”

赵卓道:“钦天监给宁儿和燕王卜算的吉日是七月初二,从今日起满打满算也就还有一个多月。大弘的婚嫁礼俗我们也不是很懂,这不就想请殿下帮忙将燕王请出来与宁儿商量一下嫁娶之事。”

馥阳手中扇子一停,道:“皇家婚嫁之事自有礼部按照礼法安排,事涉西羌也有鸿胪寺众位……噢,我明白了,定是宁儿想见燕王了吧?”

赵卓哈哈大笑,道:“殿下一点即透,不过看破不说破嘛。燕王不怎么出门,宁儿一个姑娘家也不好自己上门去见郎君啊。”

馥阳畅快地摇着团扇,道:“宁儿活泼直爽更在我之上,难得也有这般忸怩的时候啊。”她低头思忖片刻,又道:“前两天我还和阿苓说,我们府里的荷花比别处开得早些,这两天也该开一场赏荷宴了。这么着,今日二十三,咱们就将宴会就定在二十六这日吧,明日我便着人下帖子,准备一应物事。到时候你九王子也过来,咱们公主府多演上几场鹊桥相会。”

赵卓站起身一躬到底,道:“如此就多谢殿下了。”

馥阳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宁儿嫁给我堂弟燕王,你娶了我义妹阿苓,这下咱们都成了至亲了。不过听说因燕王平素不出门的,他们府中连驾马车都没有,进宫什么的都是内务府的车去接的。我好事做到底,就让我的车夫去接他过来吧。”

“沈苓”听此言道:“殿下府中的车都太过富贵华丽了,咱们这宴会也不好张扬,还是用我的马车吧,那车小,窄巷子也是能进的。”

馥阳颔首:“也好。阿苓,你看九王子总是偷偷瞟你,心里指不定骂我在这里碍事呢。得了,天这么热,我得出去透透气,这屋里的丫头们有一个算一个,都陪着我走走去。有什么贴心的话,你俩也可以互诉衷肠了。”说罢,笑着招呼着屋里所有侍女一道出了门,只留下赵卓、“沈苓”两个留在屋里。

馥阳走后,赵卓笑嘻嘻地也不说话,只是盯着“沈苓”的脸瞧。

沈苓心下着恼,问:“非礼勿视。你们西羌人都是这样无礼吗,盯着人家姑娘瞧来瞧去?

赵卓笑得更是得意:“无论是哪里的人,盯着人家姑娘瞧自然是无礼。可我哪里有盯着人家姑娘了,我是盯着自家媳妇。我媳妇好看啊,无论是扮个小道姑,还是扮个年轻后生,再就是扮个女医官,都甚是好看。”

沈苓一口茶没咽下全喷了出来,呛得捂着嘴连连咳嗽。赵卓走过来从怀中掏出丝帕往她手里递,道:“又没带帕子是吧?我可是给你带着了。”

沈苓没接,眼光却落到了地上之物,那是赵卓从怀中掏帕子时带出来的。

“我的帕子怎么在这里?”“沈苓”俯身将那物事捡起,那是一方淡绿色棉布帕子,颜色旧得有些泛黄,但上面绣的一簇白色小花还是清晰可见。在午子山时,她日日在山顶练剑,常练得满头大汗,没带帕子总拿袖子来擦。关妈妈就赶集买了一匹淡绿色的细棉布全裁成了帕子,因是要拭汗,便裁得比一般的帕子要大上许多。关妈妈还在上面绣了许多白色小花,程柏蘅问这是什么花,关妈妈就说:“这是蘅芜花,因小姐名字中带个‘蘅’字,咱们就全绣这花吧。在我们老家,山间地头都是这个花,这花又干净又素雅,味道别提多香了,我们那儿的姑娘都是把它装进香囊里送给喜欢的后生。”此后关妈妈将她每件衣服里都塞上条帕子,好让她时时取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