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逼宫(四)213(1 / 2)

弘昌帝在罗汉床上坐定,郑辰瑞上前询问:“父皇,你怎么样了?”

弘昌帝身子斜靠软枕,眼睛一抬精光四起,不复之前萎靡虚弱的样子:“择明君,统大弘。辰瑞,你能做明君吗?”

郑辰瑞的心似乎漏跳了一拍,不过他马上镇定下来,在弘昌帝目光的威压下挺起胸膛,目光直视老皇帝,不紧不慢道:“父皇,儿臣虽然没有什么天分,但三十余年来读书当差无不兢兢业业,从未有一刻懈怠。儿臣知人善用,亲近贤臣亦能用好小人,儿臣身边的人无不为儿臣尽心竭力。如若儿臣身登大宝,定能修明政务,施惠于百姓,稳固我大弘千年基业。”

“做皇帝,你就敢说比朕做的要好?”弘昌帝嘴角牵扯出一丝冷笑。

“父皇登基后这十年,大弘年年兵挫地削,疆土仅余盛时十之四五。反贼郑辰理兵强马大弘西部与江南诸省,马上便要打到正京来了。再说,父皇你已经风烛残年苟延一息,却迟迟不肯立储,如若哪一天父皇龙驭宾天,朝中无首必自乱,我大弘更是危矣。儿臣这些年的谋划就是要坐上龙位,除了要一统大弘之外,更是想给所有人看一看,你们一直瞧不上人是怎样一步步坐上这个位子的。”郑辰瑞上前一步,目光自上而下打量着这个消瘦虚弱却将肩背挺得直直的老人。

两年前,郑辰瑞亲率二十四万平靖联军前往南征楚地,却是损兵折将还失了整个楚地。之后,弘昌帝的朝廷加紧募兵,对北境、西境收缩防线,为安南军增兵,令其退守于徽楚两地的边界,姜奉也是颇擅用兵,两年来与郑辰理的军队大战小战十数次,互有胜负,阵线也在武昌与庐州之间来回拉锯。不过去年夏日起,袁戎的克复军全线押上突袭包抄浙地,不到半年时间便拿下了浙地,如此闽地、粤地也失去了与朝廷的联系,被郑辰理蚕食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至此,大弘已失大半壁江山。郑辰瑞心中冷哼:“你说我疏谋少略,这些年你自己也不算一算在自己侄子郑辰理手下吃了多少败仗,凭什么嫌弃于我?”

好在这几年时间,北狄与北梁打得不可开交,西羌发生了内乱,西、北边境暂无外族扰边来犯之患。大弘将大部分精兵强将都放在对抗郑辰理的军队上了,因此目前局势尚算稳定。

“那辰瑞你是要学商臣还是李世民?”弘昌帝淡淡问。

“那就看父皇愿不愿意禅位。”郑辰瑞目光炯炯。

弘昌帝不徐不急继续发问:“如若朕不肯禅位呢?”

“为了江山社稷,为了这宫中成千上万人的性命,父皇又怎会不肯呢?”郑辰瑞轻轻笑道。他举起双手拍了几下,清脆的击掌声顺着大殿向外传出,不多时“哗啦啦”一阵声响,三十余名殿前司银甲卫疾步奔入殿中站定,人人手扶斩马刀,气势威武。之后几名银甲卫半扶半拖着首辅戚南星进来,于康福也将方皇后从内殿扶了出来坐定,几名小太监在一侧桌案上摆下笔墨和五彩的织锦圣旨。

“请戚首辅亲自执笔来书写父皇禅位于我的诏书吧。”郑辰瑞道。

银甲卫拖着戚南星走到案前,将其按坐在椅上。戚南星却不肯拿笔,对着郑辰瑞怒目而向,一改往日温文硕学的模样,“逆贼”、“鼠辈”的骂声不绝。

“戚首辅既不肯执笔,内阁七人还有六人能执笔的,何不一一试来。”郑辰瑞并不气恼,而戚南星身后的银甲卫却“唰”地拔出斩马刀,抵在戚南星颈后。

“暗卫前来护驾!”弘昌帝向着殿顶高声喊道。殿顶寂静无声,半晌连一粒灰尘也没有落下。

“哈哈哈。”郑辰瑞大笑,“父皇,你不知道你的暗卫去哪里了吧?邱点检,你过来向陛下说一说。”

邱子离双手托着一样东西,上前两步躬身道:“回禀陛下,今晨暗卫换班之时,臣以此物将所有暗卫召回班房,令甲乙丙丁四队二十四名暗卫与戊己庚辛四队暗卫拼死一战,结果仅有甲队、丙队各有一人幸存,不过已是满身伤痕。于是为臣又派了殿前司几位兄弟帮了帮忙。陛下,自今日起暗影四十八卫已不再存于世间了。”

弘昌帝手指颤抖地拿起邱子离手中尺余的金制降魔杵,这是他多年来指挥暗卫的权杖,一直藏在垂拱殿中,知道此杵的人也并不多,不知怎么到了邱子离的手中。他痛心疾首地喝问:“郑辰瑞,你烧毗庐堂,潢池弄兵,谋朝作乱,残害兄弟,诛杀忠臣,当下还要弑父杀君,难道你就不怕天打雷劈?”

郑辰瑞如同听到什么极可笑之事一般,笑得不可抑制:“哈哈哈哈!父皇问儿臣是不是要做商臣,敢情你知道自己是楚成王啊!倘若老天有眼,父皇这些年是不是在龙椅上也坐得不得安心?”

弘昌帝怒不可遏地在炕桌上一拍,巨大震动使得桌上的茶盏、香炉跳将起来,噼里啪啦滚落下来,碎瓷、茶水、香灰散了一地。他怒喝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人人得而诛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