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逼宫(二)211(1 / 1)

郑辰瑞伸了个懒腰也走出殿外,微风拂面夜微凉,天上明月依旧又圆又亮,只是已经偏西。他踏着台阶来到金松殿三楼檐前倚栏远眺,只见月色映照之下,整个皇宫重檐殿顶的琉璃瓦上如履霜盖雪,宛若天上的琼楼玉宇。郑辰瑞的只觉心里怦怦直跳:在红日升起之后,这皇宫、这正京、这江山都是我的了!

这时皇宫西南角殿前司衙署方向灯火徒盛,似有嘈杂之声,不过没过多久又恢复了平静,灯光也慢慢黯淡了下来。郑辰瑞心中明白:看来邱子离的人得手了。

一夜的时间能有多长?以前觉得不过是睡一觉的功夫,此时却觉得如同经历了半生。郑辰瑞自两岁起就在宫中跟着祖母生活,那些年是他生活中最舒心畅意的一段时光。只是后来他知道,将自己留在皇宫,名为替父尽孝,实则是皇祖父对自己父王并不放心,留下自己当了一名“质子”。虽是如此,祖母对自己非常疼爱,怕自己在宫中孤单便找了一群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宫女、小太监陪着自己玩,皇祖父也常过来看自己,第一次写自己的名字还是皇祖父亲自教授的。后来皇祖父和祖母先后薨逝,刚刚即位的弘文帝觉得自己大哥已经就藩多年,没有了对朝廷的威胁,不用再留下这个“质子”了,于是郑辰瑞便回到了楚地。

那时他刚满十一岁,来到那个冷冰冰的楚王府,听不懂楚地方言,经常遭到弟弟们的嘲笑。二弟郑辰璞比他要小一岁,个子倒是长得比他要高半个头,二弟身强力壮蛮横霸道,经常欺负郑辰瑞,说自己长得最高功夫最厉害,逼着郑辰瑞称他为大哥,稍不如意还会拳脚相向。父王从来不管这些,就算刚巧遇到了也不过责备一声:“辰璞你别太过分了!”郑辰璞总是撒娇般吐吐舌头跑开,之后还是我行我素。有一回郑辰瑞壮着胆子顶着自己的乌眼青向父王告状,他连瞧都没瞧自己身上的伤只是冷哼一声:“你是长兄,怎么连自己的弟弟都打不过?有本事自己打回去!”

在楚王府,郑辰瑞母子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他们住的院子最小,最偏僻,虽然份例并不会克扣,但样样都是别人挑剩的或是次一等的。在郑辰瑞印象中,从未记得父王到母亲余选侍的院子中来过,除了刚到楚地那次,他们母子也从未有幸进过父王的春晴殿。二弟的生母梁侧妃在父王面前乖巧可人,可父王不在时一张嘴实不饶人,母亲每日去王妃那里请安去得早了被她嘲讽为“当仁不让”,去得晚了又被指责“妄自尊大”,方王妃这个主母虽是一脸的温和端庄,但她看在眼里却从不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母子俩一直承颜候色小心奕奕,生怕做错半点又引来无端指责。这还倒好,每到年节一大家子总要聚宴,父王一这坐着方王妃,一边坐着梁侧妃,方王妃慈和地笑着,梁侧妃快人快语经常说些俏皮话逗得父王哈哈大笑,而坐在最下首的母亲只是低眉顺目的坐着干笑,一句话也不敢说,连宴桌上的菜都不敢多动几筷。

母亲如此懦弱,连下人都不将她放在眼里,有时对她的吩咐充耳不闻,有时竟敢明着违逆她的意思,受了委屈母亲只会夜里偷偷地哭。那年腊月下了几场大雪,有一回郑辰璞与郑辰玦、郑辰瑾三人在花园里打雪仗,正巧自己经过,三人便转了目标一致对准自己打来,郑辰璞力气大,扔出一个儿头般的雪球结结实实地打在自己脸颊上,脸上热辣辣的疼痛。郑辰理一时恼了,抓起地上的雪追打着郑辰璞,结果可想而知,除了挨了不少雪球,自己也被郑辰璞按在地上往衣领中塞了不少雪渣。郑辰瑞当晚便发起了高烧,是母亲衣不解带日夜照顾自己。几天后自己好了,母亲却病倒了,病情迁延月余不愈,大夫说是肺痈咳喘,不久便撒手人寰。那时已过了小年马上便要除夕了,父王嫌晦气,草草便将母亲葬了。那时候,王府中到处张灯结彩,鞭炮炸响此起彼伏,年仅十四岁的郑辰瑞将自己关在书房中,在白纸上写下大大的“死!死!死!”三个字,之后将那张纸揉成一团扔入身边的炭盆中,狠狠盯着盆中窜出的火焰,一瞬不瞬。

郑辰瑞虽不得父王喜爱,但在外人眼里他待人宽和,愿意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与王府中的属官打成一片,三位长史对他评价颇高,典宝仪宾们更是对他赞口不绝。郑辰瑞最为看中的是典簿许筑,经过几年的接触,他了解到许筑足智多谋,擅弄人心,关键时刻能不要脸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一个既能运筹帷幄又能卑鄙龌龊、既能左右逢源又能口蜜腹剑之人。日子久了,两人推心置腹互相引为知己,私下交往甚笃,却在明面上装作淡水之交。

弘昌帝登基后,许筑进入二皇子府先是做了右长史,后来渐得郑辰璞信任做了长史。郑辰璞深得父皇爱重,让他节制兵部,于是他日日忙着清剿反贼镇戍边防,倒是无睱再欺负自己。几个兄弟被分派在各部当差,每个人都憋着一口气想把差事做好把别人比下去,除了老四、老五两人过从甚密,其他人则并无甚过多往来。那一年,兵部密报,反贼魏王郑辰琮要在先弘文帝日这天到盘龙山皇陵祭拜,弘昌帝知道后令郑辰璞去办这件事,但是嘱咐切不可杀生,务要生擒这个侄子,以示对先帝之子的宽宥大度。郑辰瑞在通过许筑晓得此事之后,又将自己所知道的旧事转告郑辰璞,令其生了杀心。虽然郑辰琮那小子命大,从盘龙山逃了出来,但郑辰璞并未手下留情之事还是被父皇知道了。父皇大怒,训斥了郑辰璞,并将其从兵部调至刑部。兵部也交由郑辰玦节制。

郑辰璞在兵事上确实很有天分,节制兵部时在兵力分布、武官选授、征伐简练诸般事务中都有积累了不少功绩和经验,几个斥候营、死士营在交给他之后日渐壮大起来,在对郑辰理那边的暗战中也屡立奇功。郑辰玦接过兵部来后,如同捡了香饽饽,打了好几场胜仗,替父皇南下巡视兵事更是大胜归来。弘昌帝与郑辰理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只要弘昌帝不立储,郑辰理便不称帝,大弘储位一直接空悬。虽然父皇成年的儿子已有六人,不过文武百官都看得出来,朝廷这边争储位的最强人选只有深得帝宠的郑辰璞和嫡出皇子郑辰玦二人而已。郑辰璞在许筑日日的拱火撺掇之下,决定用计除了郑辰玦,不料郑辰玦运气好,竟然从鹰翔崖层层围困之中逃脱。不过许筑早在三皇子府埋下了细作,一不做二不休,又在郑辰理的祛疤药中下了毒。这一石二鸟之计,最终令他们二人一自戕一毁容,作为皇长子的郑辰瑞赢面就大了。

不料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平素不显山不露水的六皇子郑辰现竟然开了窍,深得弘昌帝宠爱。而自己带着二十四万平靖联军在楚地作战,本来得了几场胜利,局面一片大好,却因自己太过急功近利而大败一场,最后灰溜溜地从楚地回来,父皇视自己如敝履,储位更是遥不可及了。

当年郑辰璞事发,自己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通知许筑逃了出来,就藏身在自己府中隐秘的小院中。对争夺储位,许筑说:“既得不到,不如除掉能得到它的人。”于是郑辰瑞先是在父皇的茶中动了一番手脚,不料这样反而间接救了弘昌帝一命,多亏下手及时除掉了下毒之人才没有暴露的危险。派出几批死士暗杀郑辰现,不料这小子运道实是太好,几次都被他毫发无伤地错开了。

“春入行宫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烟丝。”芳菲阁的客人用此来评价小映翠。一想到她,郑辰瑞不由闭上眼睛,胸中如藏着一把苍耳一般,只要心在跳就会感到阵阵刺痛。

自己暗中经营芳菲阁近十年,这里不仅是自己与各方势力私下会面的去处,也是自己栽培细作与死士的地方。这里女子个个美貌如花,其中天分高的女子打小便经受各种训练,被打造成集美色与手段于一身的红牌,她们个个心思缜密,慧眼善察,又精通闺中秘术,只要陷入她们的温柔乡,男子们对她们的要求无有不应。她们便是正京家喻户晓的“十二红十二翠”。

小映翠被卖入芳菲阁时仅有九岁,她是八年前江南税银贪墨案其中一名犯官之女,名叫柳心映。虽小小年纪但看得出长相标志,是个美人胚子。她性子实是刚烈,做小丫头时往小姐房中送酒,被一位客人摸了两把,她便拿起酒壶狠狠砸在客人头上,只砸得客人头破血流哇哇大叫。能来芳菲阁逛的客人非富即贵,老鸨又是赔笑又是道歉,叫正当红的小嫣红陪了那人好几天才将事情平息。老鸨叫她向客人下跪赔礼时,心映仍是不知不知悔改,对那个客人骂声不绝,老鸨便叫人将她吊起来狠狠打了一顿。郑辰瑞见到小心映时,她已经被扔在柴房中两天两夜滴水未尽,看着她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样子,郑辰瑞动了恻隐之心,将小心映带回府中找大夫仔细医治,待其伤好后收在书房做了一名伺候笔墨的小丫头。柳心映生在文官之家,原就有些读书的根底,又颇是聪明伶俐,每日做完差事便在郑辰瑞的书房中读书,不过两三年的时间竟将偌大书房里的书籍读得差不多,不但读得通还能触类旁通有自己的见解。郑辰瑞不禁暗暗称奇,请来名师教授她琴棋书画。柳心映一点即通学得极快,老师也赞她“蕙质兰心、玲珑剔透”。没几年,小心映便长成了一个花容月貌博学多才的豆蔻女郎。哪个少女不怀春,柳心映心中暗暗倾慕救自己于水火的郑辰瑞,郑辰瑞虽比柳心映大上二十多岁,长子比柳心映还要大上几岁,但他保养得当,长眉凤目,高鼻薄唇,堪称美男子。日久相处下来郑辰瑞也感受到了柳心映的心思,对如此才貌俱为上品的女子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不过郑辰瑞志不在此,他对柳心映另有安排。得知郑辰瑞的意图后,柳心映将自己关在房中两日未出门。到得第三日早晨,她一脸坚毅来到郑辰瑞的书房,凄然跪地与郑辰瑞拜别。

不久后,继妇孺皆知的“十二红”,芳菲阁又凑齐了名动京城的“十二翠”,这十二个清倌之中排在头名的是一位色艺双绝的少女,花名小映翠。一时间,正京风流才子趋之若鹜,不管花多少银子也要瞧一眼这名新晋的花魁。

那日在七皇子郑辰珑的桃花游宴上,小映翠蒙着面纱,身着一袭云水色薄纱素衣抱着古琴从桃花深处走出来,她莲步轻移绰约多姿,衣袂飘飘如乘风而来,蓄着一泓春水的明眸似有若无地从参加游宴的郑辰现脸上扫过,郑辰现登时心摇神旌,移不动眼睛。一曲《潇湘水云》毕,小映翠上前行礼,摘下面纱那一刻,郑辰现只觉得心跳漏了好几拍。坐在一侧看着这一切的郑辰瑞知道事情已是成了八九,只是心中涌起好一阵酸涩……

院门打开,四个小太监抬着浴桶经过楼下,将郑辰瑞从回忆中拉了回来,看来自己喜欢晨起后沐浴的习惯这些奴才倒还记得。此时他才发现天色已经大亮了,郑辰瑞仰头伸展了一下双臂后匆匆下了楼梯。

“什么时辰了?”

小太监恭谨答道:“回殿下,已是卯时了。”

“卯时。”郑辰瑞默念着。还有一个时辰就是辰时,那个时候毗庐堂的配殿便会燃起熊熊大火,从此之后大弘的史书便会掀开新的一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