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两只狐狸(1 / 2)

“来,划拳。等会要是再有问题,谁输谁出舱。”

“不要乌鸦嘴,平平安安的不好吗?现在要是碰上问题出舱,我都不敢想会是什么情况。”

“现在出舱也不用穿全环境服,你怕什么?刚才在大太阳底下绕着太阳能板像驴拉磨的可是我。”

“你不是喜欢晒太阳嘛。”

“在车里晒太阳和穿着全环境作业服在月面做牛马完全不同。全环境服的隔热材料,冷循环系统,太限制关节范围了。另外内部温控循环,你也知道,不是特别的恒温。冷热循环常常跟不上环境变化,来不及调节温差时夸张点说在里面就像冬天和夏天同时存在。这谁能受得了。如果让我选,我宁愿穿有重型外骨骼作业服去干粗活,起码不用体验极端情况下冰火两重天的感受呀。”

“车里有一套重型作业服,只是能源包不是常规尺寸的,续航不高,不过可以直接使用月面车供电,你要不要体验一下?不过驱动外骨骼的时候,可要注意关节限位器和重心平衡性。我见过一个新手,没掌握好平衡,仰面摔倒后,像只乌龟,然后怎么也爬不起来。如果这样,我可不会帮你,只能一路拖着你回基地了。”

“操作机械是战斗民族的天赋,不会出现这种贻笑大方的事情。我敢和你打赌,我宁愿趴着,也不会仰面躺着像只乌龟。”

“都已经摔了,谁还在乎你是仰着还是趴着,你身上最硬的恐怕是嘴吧?”

对于这种伊万式的文字陷阱,我已经习惯了,不会再上当。但伊万还是时不时的来下个套,就像一个拙劣的猎人。想到这里,我很想问问伊万他父亲怎么样了,他又是怎么脱险的,但看着伊万现在兴致勃勃的样子,还是按耐下自己的好奇心。

“你说月球上的氦-3真的可以让地球从此摆脱能源危机?”

“或许吧,把人类科技发展所需的能源需求算上去,保守的说也足够使用几千年。我们人类现在科技的发展也就几百年的时间。如果能合理的利用,数万年都有可能。但是这是月球的氦-3总储量,你知道的,我们不可能把月球上犄角旮旯里所有的氦-3都给弄出来。但也挽救地球吧。”

“但我总觉得他们突然把目光盯着月球,让人总觉得目的没这么简单。”

我心中一禀,这货是纯粹的瞎扯,还是另有所指?的确,我们来月球并不单单只是能源问题。核聚变技术已经完全没有问题,能把祝融弄到月球上来就说明聚变技术已经可以使用。如果说因为海洋的核污染,导致提取氘这个核聚变燃料变异常困难的话,那难道比跑上月球搞氦-3更费周章吗?所以推进清洁能源的说法只是给民众的宣传口。地球要是有这样的觉悟,也不可能污染到如今的地步。如果说把月球建设成适宜移居的地外生存地,好像也不是那回事,起码科研方向都不像是来大规模移民建设的。相反,地球运输而来的科研设施却越来越多。这么说吧,建设生活小区和建设一个科研区,谁都能看得出不同吧。科研站不用过多考虑人员生活的基础设施,建筑设施越来越多,而人员生活舱却没有按比例增加,我们自然都能看出问题。所以不计成本的在月球上搞科研,对于月面上其他工作人员也十分不理解。地球现在虽然千疮百孔,那也比跑到月球上折腾要省力气,除非月球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另外说起一件不寻常的事情,这次部署的监测站除去任务说明里详细列举的3大功能系统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功能,就是月表地震波探测器,就是伊万撅着屁股用扭矩扳手紧固监测站那个看着特别不协调的平台底座,让伊万出舱洒尘土其实是为测试震波探测器的敏感度而已,如果伊万没有出舱,那我也必须要出舱的。这个任务中的三个人中,只有我的任务说明是完整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