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象兵来袭56(2 / 2)

伊籍问道:“他们带了多少头大象?”

侦察兵道:“200头。”

侦察兵面带轻松地离开了,边走边和同伴吹嘘他看到了“长鼻子大牛”。

伊籍却不轻松。

他开始思考对策。

他有红衣大炮,一次能打死一头大象,然而装弹很慢。

敌军200头大象要是一起冲锋,红衣大炮根本没有开第二炮的机会。

不过,炮声应该能惊吓到大象。

问题是,大象受惊后,会狂奔乱跑。

往敌军阵营跑倒是好事,可谁又能保证,它们不往我方阵营跑呢?

到时候,士兵们根本挡不住象群的践踏。

有可能打出一局,敌我双方全军覆没的结果。

这不是伊籍能够接受的。

那么,不出击,选择守城如何呢?

守在城墙后面,当敌军攻城时,炮轰敌军大象,让它们受惊乱跑。

这样,就只会践踏敌军,而不会伤到自己人了。

问题是,如果敌军选择围城而不是攻城,那就糟了。

他们都是本地人,不存在补给问题。

而伊籍没有援军,一旦被围,就只能坐吃山空。

别看军粮带了不少,可城里还有好多汉人百姓呢。

不能出城耕种,再多的粮食都不够大家吃。

当然,也可以把百姓赶出城去,这样,城里的军队就能坚持更长时间。

但那么做的话,就会失去民心,即使敌军解围,交州民众也不会跟随刘备了。

想到这里,伊籍明白,他必须出城,跟士燮正面打一场会战。

而且,必须光明正大地打赢对方,打出刘备军的威风,打得对方心服口服。

只有这样,才能用最快的速度,争取到交州百姓的支持。

可是,怎么解决受惊大象乱跑的问题呢?

伊籍搜索记忆。

他找到了办法。

伊籍命令随军工匠起火炉,打造铁锥,钉穿厚木板,露出锋利的锥尖。

又制作陶罐燃烧弹,用陶罐装满油,用泡了油的麻布塞紧罐口。

还挑选胆大的士兵练习标枪。

让黄忠挑选弓箭手组建火箭营。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而敌军已经离得不远。

必须让敌军等几天。

伊籍想起士燮仰慕中原文化,有了个主意。

他模仿春秋战争的做法,派出使者,向士燮递交战书,约定会战的时间和地点。

士燮接到战书,感觉受到了尊重,很是高兴。

他召开宴会,宴请伊籍的使者,并且向随行的土著首领们展示战书:

“看到没有,这就叫礼仪,我们汉人是礼仪之邦,就算打仗,也要先礼后兵。”

伊籍的缓兵之计成功了,他得到了作准备的时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