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如何安排517(2 / 2)

赵广渊走过去,手抚在盔甲上,想起风光霁月的四舅舅,眼神怀念又悲痛……

四舅舅是外祖父母最小的孩子,只比皇兄大了五岁。少时他们三人常在一起玩,把外祖家霍霍得不行,后来外祖母嫌他爱惹祸,早早就把他送到了边关。

可母后想着她四个兄弟都在边关,后来便把四舅舅叫了回来。可后来,四舅舅成了亲之后,四舅母才有了身孕他又偷偷跑回了函谷关。

结果这一去,再也没回来。

“当年,我在战场上迷了路,两万人马被敌军包围差点全军覆没,是你四舅舅带兵出现,救了我们。”

当年少将军出现的那一幕,方胜永远都忘不了,那会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吕四将军如神兵神将般降落到他面前。

“若不是他,我坟头的草长得比他还高。”

一句话说得二人齐齐沉默。

半晌,方胜才收敛了情绪,“我大抵也猜出几分王爷的心思,别的末将不想参与,边境守将只效忠皇上,誓死扞卫大齐国土。但为吕家平反之心,末将与王爷无二致。”

见越王看他,方胜朝他拱了拱手,“在这一事上,若有末将能做的,王爷敬请吩咐。旁的……王爷放心,只要王爷在函谷关一天,末将保证全军都听王爷的。”

赵广渊上前虚扶了扶,“这便很好了。”

边关守将家小都在京城,不敢生反叛之心。在事情未明朗之前,不会轻易站队。

但方胜受恩于四舅舅,对他抱着一份好感,并允诺全关将士听他调遣,这便极好了。

二人对望,颇有一分惺惺相惜的意思。

“我虽少时得外祖父和舅父们多番指点,但于战事军务上,算是门外汉,还需方元帅多加指点。”

“王爷言重了。只这两天的表现,王爷就令末将刮目相看。王爷青出于蓝胜于蓝,将来必会让你外祖父含笑九泉。”

从此方胜倒真的把赵广渊当成后辈子侄,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带兵,让赵广渊受益菲浅。

方胜走后,赵广渊把四舅舅的盔甲穿在身上,只觉得哪哪都合适,银白色的盔甲穿在身上,犹如深秋之时罩着一层霞光,看着冰冷,实则里面温热。

一股怅然忽地涌上心头。过去似乎已经远去了的故人,似乎又重新一一站在他的面前……

赵广渊眸色越发坚定。

等他小心脱下盔甲把他挂在自己的方桌前,魏佐等人进来。

看到自然又是问了一番,得知是吕家四将军的,众人皆是一阵沉默。

“何事?”赵广渊出声。

“回王爷,截到几封发往京城的信。”

赵广渊伸手接过,拆开看了看,是太子和秦王的人向他们汇报这边情况的密信。重点把越王的表现提了。

魏佐一边等着越王看信,一边暗自庆幸,还是王爷想得深远,早在未出发前,就想到要控制函谷关发往京城通信的渠道了。

虽然他们才到函谷关,但这一路已截获多封密信。让王爷掌握了不少信息。

“往兵部的文书照发,这几封,”抖了抖那几封私信,“扣下。”

“是。”魏佐应下,又问,“一直没有收到信,会不会引起那边怀疑,要不要模仿口气回一封?”

这种事,他们在跟着王爷到西南视查水利工程的时候已经做过了,再做起来自然驾轻就熟。模仿笔迹嘛,这事,他们熟,也有人手。

“先不用。过段时间再看。”相信这两天的战报方胜会如实向兵部汇报的。

会上呈到龙案上。

战事这么密集,那些人哪有空给太子和秦王写信。“盯着京城那边的来信。”

“是,王爷放心。”

隔天,听说敌军后撤三十里,众将都在猜测敌军是不是退缩了,选择退兵了。结果下午斥猴就来报,有小股敌军正向大散关和陇关移动。

“大散关和陇关?”

“他们既已知道咱们援兵未至,不该集中兵力强攻咱们吗,还分兵?”这是什么操作?

“咱们兵力虽比他们少了将近一半,但咱们易守难攻,只怕他们在想别的办法。”

“什么办法?声东击西?”

赵广渊也有些摸不准敌军的战术,“大散关和拢关有多少守兵?”

“大散关八万,拢关五万。”方胜应道。

“怎的才这点人!”

“大散关和拢关在函谷关左右,自来就有函谷关挡在前头。”函谷关已囤重兵三十万,不可能再重兵囤至另两关。

“命人往两关示警,并询问防守情况。”函谷关囤兵不足三十万,那两关不知这些年又减员了多少。

“王爷,若两关向我们求援,那我们可会分兵?”

若那两关受到攻击,不救是不行的。可一旦分兵,万一敌军再后撤强攻函谷关……函谷关危矣。

“王爷?”才打了一场胜仗,还来不及高兴,这忽然箭又悬在头上。

众将又提起心。

都烧了他们的粮草了,还这么坚挺。不由都恨得牙痒痒。

“速速派人去查看援军到哪里了!让他们急行军速至函谷关!另加派城墙守卫兵力!”

“是!”

函谷关大营气氛又紧张了起来。

众将走后,魏佐忽然向赵广渊提议,“王爷,您之前不是没下定决心怎么安排咱们那些人吗?”

赵广渊一愣。很快便明白魏佐的意思。

他分别从越州,昌平调了三万精锐,以防在收拢函谷关的过程中出现什么变故,本想着让他们以匪兵的身份让他们去宁武关邵良处,让邵良先招安了他们,再以函谷关战时需要补充兵力为由,大大方方送来给他,如此便过了明路。

结果到了函谷关,才发现函谷关这些年早已没有三十万兵力,只有二十五万。

他有在考虑要不要直接让那三万人充入函谷关。

这些年函谷关也一直领着三十万兵马的粮晌。

可函谷关如今并不归心,他还未掌控函谷关,全军上下并不是他说了算。

“王爷,此时是个机会,让他们分兵两处,直接到大散关和陇关支应。相信两关守将看到他们愿意出城对敌,会同意收编他们的。到时王爷再以函谷关兵力不足,把他们要来。”

赵广渊想了想,觉得此举甚好,又与心腹等人商议过后,便命他们去传信。

“让方大直接到函谷关来。另分兵二处,让他们至大散关和拢关支援。”

“是。”

结果,路夜又忽地提醒赵广渊,“王爷,那另一支一万骑兵,如何安排?”

返回